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帝王庙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对传说时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在其传说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所在地举行。北魏皇帝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内修建了祭祀传说时代圣君的庙,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进行。元代时祭祀地点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动地区。明代是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的真正出现时期。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从祠于历代帝王庙,这些名臣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基本相同。清代沿袭了明代北京城历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历代帝王庙中增加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还有明代的国君与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据国家观念、正统理念,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其祭祀内容发展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祭祀,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7-14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瓷器

材料一   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发明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成熟。北齐出现的白瓷到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与青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宋代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元代制瓷业中代表性器物就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明代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以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斗彩最为著称。清代彩瓷不断创新,工艺上精益求精。康熙时的青花、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以及其他颜色釉的品种,都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

——摘编自王炜民主编《中华文明简史》

材料二   16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从葡萄牙国王到俄罗斯沙皇,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们纷纷爱上了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经常作为各国国君们政治往来的礼物,也经常作为皇室的恩典赏赐给王公大臣。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瓷厂,竞相仿制中国瓷器,如英国的“弓”瓷厂,法国的胜科得工厂等。中国瓷器园林图案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装饰元素,给欧洲带来了全新的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理念,引发了18世纪自然式园林景观在欧洲的出现,如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中的中国亭与南京塔等。

——摘编自李雨晨《“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思想传播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任选两个,评析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秦代的文化专制主义并没有斩断各家文化流脉,汉代学术的复苏再次形成了新的文化高峰。《汉书·叙传下》总结“艺文”的源流时说:“秦人是灭,汉修其缺。”总括秦汉而言,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和科学发明以及艺术创作,都有新的创制和新的积累。文化的丰收,首先取决于当时人的创造热情。而当时社会提供的较好的历史条件,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的因素。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2)依据材料,概括汉代形成“新的文化高峰”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两个方面列举两汉人民创造的文化成就。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

——《井真成墓志》


注:遣唐使井真成于734年在中国逝世,其墓志2004年发现于西安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

注:此壶出自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壶上的椰枣纹具有明显的西亚风格


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局部)

注:该壁画绘于唐朝,图中伴奏所用的都昙鼓来源于印度


(3)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明代民间文化的发展,使得士大夫们的高雅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一批文人士大夫开始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雅俗共赏的作品。冯梦龙编写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虽然以话本的形式写成,但是在内容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发展为以世情故事为主,增加了创作的活力。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商人、工匠、普通妇女……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4)依据材料,概述明代出现的文学创作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翻译活动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翻译高潮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3-06-03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郭守敬发现昌平龙山脚下的白浮泉水量充沛,巧妙导引其沿着北京西北部等高山际线进入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使积水潭的储水量更加充足,形成更大的水位势能,再流向通州,这样南来的漕船可以通过船闸逆流而上进入积水潭,使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的码头,延长了京杭大运河的北线,解决了通州至大都城内“最后一千米”的粮食物资运输问题

材料二   关于运河的部分研究成果   

成果作者及题目主要内容
于琪《明清京杭运河闸官研究》深入探讨了闸官的设置与历史沿革、闸官的职能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岳广燕《明代运河沿线的水马驿站》具体分析了明代运河沿线驿站的功能、地位与作用
林任梁《明代漕军制度初探》对明代漕军制的形成、职能做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郑民德《明代徐州水次仓漕运仓储历史变迁》通过对徐州水次仓的研究与探讨,揭示了明代漕运仓储设置、管理与运作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运河沿岸城市天津受到漕运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胡梦飞《明清时期徐州运河漕运与地方信仰风俗嬗变》分析了漕运对徐州民间风俗的种种影响

(1)阅读材料一,分析白浮泉水引入京杭运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运河的影响。
2023-07-19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研究成果

主题1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胡德坤《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高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民军队》
主题2薛毅《近代时期日本侵占中国煤矿述论 (1895—1945)》
王宜田《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华酷刑犯罪初论》
程志峰《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蒙地区的殖民奴化教育》
主题3谢尔盖·沙赫赖《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 二战年代的苏中合作———历史与当代》
陈谦平《抗战后期的中美苏关系及其影响》
谢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和印度》
主题4李嘉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意义与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米德《抗日战争记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史》
麦金农《全球之战: 比较和关联欧洲战区和中国战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上发文,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
(美国四星上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旧居)
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

(1)依据材料一中研究成果的分类,概括相应主题。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中三则史料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价值。如果研究该主题,还需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3-05-21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①(秦始皇)南登琅邪……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秦始皇琅琊刻石


(1)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简述上述材料中秦朝的制度措施及其影响。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

科举是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其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明经主要考试帖经,重在测试记诵能力。进士考时务策、帖经、杂文,杂文为主要录取标准。与过去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上》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中共同历史现象的认识。

清朝疆域图(1820年)
(4)依据上图指出清朝的疆域四至,说明清朝疆域奠定对后世的影响。
2023-01-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532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阅读材料一,概括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材料二的观点。
2023-01-0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奋斗

在洋务新政推动下,近代军事工厂由当初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到1890年时的21个局厂。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其中,大中型军事工厂有10个,均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机器和冶炼钢铁,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最早的一批现代机器生产企业。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新政中近代军事企业的特点。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在这些思想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林韦《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材料中“这个可珍贵的时刻”指的是哪一时间?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序号大事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3-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