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书中记录的是( )
A.埃及的法老制度B.印度的种姓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度D.西欧的封建制度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根据近年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吴国篇》中记载,春秋晋国赵氏采用最大亩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同时,赵氏“公无税焉”,不按亩征税,其余五卿都“伍税之”,即五分抽一的税制。在齐国,田成子对外借粮继续用先辈的小斗进、大斗出的办法。这些举措
A.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兴起B.推动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确立了私田的法律地位
2022-04-06更新 | 686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的航海家是
A.英国卡伯特父子B.法国人卡蒂埃
C.英国人德雷克D.荷兰人塔斯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而据《晋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向中原迁徙,在北方建立起许多政权,这些政权大都自称是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仍导致外族入侵D.中央集权制度不被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颜氏家训·勉学》中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自荒乱以来……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这反映了南朝末期
A.家族门第观念潜滋暗长B.科举制度影响扩大
C.阶层固化局面得到改变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7 . 《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可以反映出隋唐时期(     
①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州郡县制开始形成③官吏任用机制变化④行政体制职责分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据《尚书》记载,商王在决定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迁都等活动时,都多次借用巫术,试图以鬼神权威来争取大臣和人民对决策的支持。这反映出商代
A.政治受神权影响B.专制王权有所削弱
C.迁都是民心所向D.中央集权已经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ī 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体现出元朝对边疆的管理
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B.减小了贫富差距
C.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加重了人民负担
10 . 唐代胥吏主要包括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员、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工作的人员、从事其他杂务厮役的人员。据记载,唐玄宗时期中央和地方约有胥吏35万多,而有品级的内外职事官则只有1.8万人。这说明唐玄宗时期(     
A.朝廷对地方管理基本失控B.胥吏维系着王朝的正常运转
C.政治腐败和职事官不作为D.藩镇依靠胥吏势力逐渐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