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学者统计,明清之际至清中叶以前,西方传教士与华人配合所创译的各类新名词,如果包括人名、地名、国家名称等在内,恐不下一千。其中,除人名、地名和部分宗教名词音译词占的比重较大外,学科名词则大多采用意译的办法,流传至今。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华文化发展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经世致用观念促进了科技传播D.东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建国初期,针对下图所反映的问题,陈云发布密令:“(甲)目前抢购风盛时,我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乙)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稳,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我应乘机买进。”密令表明中共(     

   

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终结了恶性通货膨胀
C.运用了市场价值规律D.统一了全国财政管理
3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A.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5 . 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6年,梁启超发文指出:“上观百世,下观百世,经世大法,憔本朝为善变。入关之初,即下雜发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关;用达海创国书,借蒙古字以附满洲音,则变文字关……”梁启超此论意在(     
A.论证文字变革的重要作用B.探究清初的改革措施
C.消再满汉之间的文化差距D.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
7 . 1839年英国在华商务总督义律收缴鸦片共计两百万余斤交清朝销毁。林则徐等人在逾贴中赞扬说:“诚实居心,深明大义,恪守天朝禁令,保全夷众身家,恭顺勤劳,询堪嘉尚。”虎门销烟后,义律立即向英国政府致信说:“应该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朝外交近代化的艰辛B.林则徐等官员的宽容心态
C.英国蓄谋对华发动战争D.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血腥
8 .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9 .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1933年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情况一览表

时间地点内容和成果
1927年湖南省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调查农民运动、论述农民革命的伟大意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年春季江西省宁冈、永新两县调查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及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为制定土地法作准备
1930年5月江西省寻邬县调查富农问题。著作《寻邬调查》
1930年10月江西省兴国县调查社会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著作《兴国调查》
1930年11月上旬江西省东塘等地调查乡村土地分配实际情况
1933年11月中旬江西省长冈乡调查乡苏工作怎样做,如何解决乡苏同群众的关系。著作《长冈乡调查》
1933年11月下旬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扩红等问题,重点解决根据地建设和民主建政问题。著作《才溪乡调查》

——摘编自孟庆延《理念、策略与实践: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材料二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撰写《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中共八大提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自闻言实《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的理论价值。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3)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50年代开展调查研究的意义。
10 . 1980年,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撰写的《短缺经济学》出版,该书从企业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资料的短缺入手,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图景,系统揭示了长期短缺经济现象及出现的原因。1986年,该书中文版面世,社会反响强烈。这一现象出现是由于当时(     
A.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东欧改革经验影响深远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