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5-13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
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笔记中存有大量记载吐蕃与宋王朝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即"茶马互市"的内容。如关于“茶马互市”的交易商品,宋代笔记明确记载当时主要以蜀地的名山茶与吐蕃进行交易,“雅州名山茶为羌人贵重,可令熙河兰湟路以名山茶易马,恪遵神考之训,不得他用”。关于战马,宋代笔记明确记载北宋的战马主要来自与西部吐蕃的茶马贸易,有宋一代,西部吐蕃地区一直为宋朝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并专门在秦州设置茶马司分管茶马贸易。除茶马贸易之外,西部吐蕃地区的大量土特产也纷纷进入内地,“秦风一路与西蕃诸国连接,蕃中货物四流,而归于我者不知几百千万”,大量民族市场应运而生。宋朝还特地在陕西为吐蕃设置驿站,“置陕西州县特置驿,谓之哨家位,岁贡奉不绝”。此外,宋代笔记中吐蕃经济文献还提供了从经济方面解读宋朝与吐蕃熙河之役的重要参考资料。

——摘编自齐德舜《宋代笔记吐蕃经济文献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与吐蕃关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与吐蕃交往的经济意义。
2023-05-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元狩(汉武帝的年号之一)年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乃徙贫民于关(函谷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余)万口”。这一做法(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旨在缓解自然灾害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5世纪初叶,英格兰沃克伯爵的全体佃户经与领主数次较量与谈判,迫使领主作出重大让步,地租下降2/3以上。在那一年的庄园档案上,记载着领主做出妥协的理由:“若不降低地租,他们就要集体离开庄园。”这表明当时的英格兰(     
A.地主阶层的政治特权受到限制B.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弱化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圈地运动赋予了民众迁徙自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官办医院用于贫病救治的例子。秦汉时期,由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的医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和救助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刘彻曾设置收容和救治病人的专门机构。据《南齐书》记载,“子良于贫病不能立者,在第北立廨收养,给衣及药”;南北朝时,魏世宗不仅建设医馆救治京城内外患者,还召集名医编撰医书,发布乡邑,普及医学知识。唐朝沿用了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太医署”,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并在地方郡县建立分支机构,客观上起到了传播医学知识,救助基层贫病者的作用。

自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改变了统治者的慈善救助观念,并由此建立了“悲田养病坊”这种医疗救助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该机构在南北朝时期是寺庙僧人将社会、个人捐赠的田地捐出部分作为“悲田”,用于免费救助贫病人群的,到唐朝时期逐步演变成官方筹办的常设慈善医疗救助机构,专门救助贫穷老人、病人、残疾人及孤儿。

——摘编自陈文贤、李宁秀、任晓辉《中国历史上的农村济贫与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概况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贫病救治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贫困人口和病患进行综合救助的原因。
2022-05-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另据《唐六典》统计,唐初有“七千余蕃”与唐王朝存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往来。下图为章怀太子(唐高宗之子)墓道壁画上的《西客使图》(摹本)。由此可推知,唐初(     
A.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B.国内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
C.鸿胪寺官员职务较繁忙D.突厥对中原的威胁被解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食盐无税,任民自由买卖,唐中期变盐法,实行亭户制盐、官收、官卖制度,盗煮与私市都要论罪。结果增加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开支,产生了管理经营不善以及贪污等弊端。再加上唐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刘晏推行新盐法。据《新唐书》记载,“(盐铁使刘晏)出言乡,因旧监,置吏、亭户、粜商人,纵其所之。江岭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它收到了既增加财政收入之利,又改革了官府与商人争利之弊,并且便利了人民生活。刘晏的新盐法,客观上也反映工商业者的要求。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79年起,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推行私有化政策。将国有企业的财产出售给私人资本,仅此一项,政府即得款55亿英镑,40万国营企业工人转入私人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工作。有些本属国家垄断的部门,如开矿、公共交通、邮电,现在也改由私人资本去经营。1980年颁布“竞争法”,鼓励私人企业间的竞争,也包括国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把学校、食堂、公园维护、收运垃圾、道路修整、街道食品零售和街道清洁卫生等交给私人“承租”。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她还鼓励私有企业在公有企业中投资,在公有企业中普及私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也包括聘用私人企业家担任要职。

——据陈乐民《撒切尔夫人传》


(1)据材料一分析刘晏推行新盐法的原因,并说明商业因素在刘晏新盐法措施中的体现
(2)据材料二概括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刘晏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的异同。
9 . 明代苏琰的《朱薯(即甘薯)蔬》中记载:“甲午、乙末间(万历年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稳,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代何乔远在《番薯(甘薯)颂》中也说道:“其初入吾闽时值吾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这说明明代
A.引入了大量的欧洲物种B.江南地区甘薯的种植广泛
C.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D.甘薯起到了救灾备荒之用
2022-01-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