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2023-12-20更新 | 1977次组卷 | 1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被称为核心区。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从以上历史时期中任选两个时期的图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这两个时期核心区变迁的信息,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指出所选的两个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4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如下:



——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
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
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
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6 .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7 . 右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     
A.法国B.英国C.中国D.俄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9 . 如图是1927—1945年中共根据地及工作重要据点的分区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区差异影响革命策略的选择B.革命发展严重依赖铁路建设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D.革命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2024-03-2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9题 中国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