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40 道试题
1 . 祭祀是明清书院一项重要活动。祭祀对象不仅有唐宋时期提倡的先师、先圣,还增加了以学问、道德、功业称颂于乡里及对乡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间信仰的神灵如文昌君、奎星等也在祭祀之列。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而又通俗。这表明明清书院通过祭祀(       
A.致敬先儒标榜学统B.尊崇乡贤凝聚民心
C.激励生徒教化民众D.借助神灵树立权威
2024-06-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时,故意夸大当地人的文化差异,人为地将当地人划分为不同“部落”。这导致一些殖民地属民认为自己所属的“部落”与其他“部落”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冲突。据此,英国的统治政策(     
A.埋下了非洲矛盾冲突的隐患B.破坏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
C.中断了非洲国家联合的进程D.激发了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说明中国(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B.自然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C.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D.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
2024-06-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战国时期,越来越多大宗之家沦为贫宗之家,许多贫宗之家的男子放弃自己的姓氏,以妇家之子的身份入居女家,户簿上成为妻子的附庸,子孙从母姓。魏国以法律的形式制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魏国此举意在(       
A.维护宗法伦理B.保证赋役征发
C.重塑社会风俗D.阻止社会流动
2024-06-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5 . 宋朝下诏改天下诸路提点刑狱为劝农司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不久,又“诏知开封、河南、应天府自今并兼畿内劝农使”,从此,宋代各级地方长官均兼一地之劝农使逐渐形成制度。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A.保障京畿粮食供给B.分散地方权力
C.加强地方司法监督D.推动农业发展
2024-06-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明上河图》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分别为宋张择端卷、明仇英(款)卷和清宫廷画家陈枚等人的合绘卷。这三个版本(     

图1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2明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3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社会风貌B.体现中国绘画技术世界领先
C.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24-06-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7世纪后,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为唐朝呼唤来诗歌的辉煌巅峰。仅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有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人二千三百余家,其中有帝王、士大夫、布衣、乞丐、僧道、少儿、妇女等各阶层。诗篇传诵于“士庶、僧徒”“牛童、马走之口”,题写于“墙壁之上”,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白居易言“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诗歌)耳”,指明了“有唐吟业之盛”的社会心理基础。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8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贸易与文化交流大发展。从中国学到的造纸术迅速传遍帝国各地,并随后传入西班牙。它从几大文明中心获得的极为丰富的遗产,帮助本国科学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例如,以“智慧之城”自誉的巴格达,拥有一批翻译家、一个图书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学校。翻译家翻译和研究波斯、印度、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天文台的工作不间断地延续了古人的天文观察,从而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们获得了约900年的记录,为他们的重大发现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文明所发挥的作用。
2024-06-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
2024-06-05更新 | 29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进行第三次西征,疆域在西边达到了黑海、叙利亚一带,出现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汗国。蒙古在各地建立完善的驿站制度,并派兵保护和维持交通秩序。从中国直到西欧,东、西方商使往来不绝。这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垄断了地中海东部的航运和贸易,威尼斯的势力范围和蒙古帝国衔接起来。公元1275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着父亲和叔父到达蒙古大汗驻所上都。此后的十七年间,马可·波罗一直在元朝供职。他除了在京城大都视事外,还经常奉大汗之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作为一个见闻广博的旅行家,他留下了一部脍炙人口的游记。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兰大地图作为早期的世界地图,图中的印度、中亚和远东部分都是取材于《马可·波罗行记》。

———摘编自余士雄《中西方历史上的友好使者——马可·波罗》

材料二   1275年左右,列班·扫马和弟子马可从元大都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经新疆和中亚诸国抵达巴格达。他们在伊利汗国停留数年后,专奉伊利汗国蒙古统治者阿鲁浑的旨意,代表蒙古帝国出使法国、英国和罗马。列班·扫马的西行不仅拜见了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和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增强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而且在罗马建立了中国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对东西方基督教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马可·波罗实现的是13世纪欧洲人的中国之行,那么列班·扫马实现的则是中国人的欧洲之行。列班·扫马的西行向欧洲透露了交好之心,从而架起了欧亚外交的桥梁,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交流。作为最早游历西亚和欧洲的中国人,列班·扫马无愧于“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美誉。

——摘编自热依汗·卡德尔《列班·扫马的丝路之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可·波罗东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述列班·扫马西行的主要活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可·波罗东来和列班·扫马西行的共同影响。
2024-06-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过塑造城邦早期历史“发明了雅典”。雅典演说家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他们最早掌握了种植谷物的技艺,率先建立了法律和城邦制度。雅典人通过这些做法(     
A.构建自我身份认同B.建立民主政治秩序
C.记述雅典历史进程D.推动城邦法制建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