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2 道试题
1 . 美洲粮食作物对清朝人口增长的巨大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至迟在19世纪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粮食占有量43.83斤,供养2473万—2798万人,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由此可知(     
A.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引发清朝的人口压力
B.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居功至伟
C.历史认识往往会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D.美洲粮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2 . 21世纪初,在浙江省上山遗址中出土了外形单调的大口盘.侈口釜.直口罐等陶器,发现夹炭陶片胎土中夹杂着大量的稻壳,经测定属于栽培稻范畴。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组合性砸器.刮削器等磨制石器,以及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址。这充分反映了(     
A.手工业.畜牧业与农业分离B.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C.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模式D.中国早期国家形成
3 . 1800年以后,英美传教士把西方医学的最新成果传入中国。其中美国在华教会协会主张:“欲介绍基督教于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医药,欲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士。医药是基督的先锋,而基督教又是推销商品的先锋。”这表明西医(     
A.推动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B.成为服务于英美列强经济侵略的工具
C.改变了中国人对西医的态度D.有利于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024-04-18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来的协调状态不见了……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大厦和小屋之间开始出现新的从属关系和社会藩篱……尽管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但是大部分权力仍掌握在白人地主手中。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在高楼和豪宅中成长的白人孩子和在街上长大的有色人种孩子之间,出现了更加尖锐的对抗;而曾经在种植园里普遍存在的彼此友善.曾经在贵妇人与贫穷女子之间存在的友情,全都不复存在了。两个社会极端的经济差距变得更大。两者(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友善关系只能是逐渐形成的:通过宗教游行,教会庆典以及狂欢节等活动……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市政当局开始保护街道……城市法令主要针对居民的各种陋习而制定……城市街道、广场、市场、学校以及教会庆典、狂欢节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交流和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巴西人已经摸索出一套方案,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类型之间寻求新的协调与平衡。

——[巴西]吉尔贝托·弗雷雷《豪宅与棚户:现代巴西的形成》

(1)据材料,概括“城镇地区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
(2)据材料,概括作者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作者的策略。
2024-04-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注:浙江良渚古城约公元前2600-前2300年时的遗址平面示意图,实际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A.王权贵族宫殿区(矩形内);B.内城(一圈黑色阴影部分为城墙,石基土墙,宽20-150米,高约4米,缺口处为城门);C.外城;D.贵族墓葬区;E.手工业作坊区;F.农业及平民居住区;G.湖泊沼泽河坝区,有港口码头等。(图中文字为现代地名,可忽略)图2注:西亚乌尔古城约公元前2100 -前1900年时的遗址平面示意图,实际面积约88万平方米,有城墙;幼发拉底河主河道沿城西流过)。A.北部港口;B.西部港口;C.圣界(呈规整的矩形布局,建有祭神的塔庙,基座长64米宽46米,有300余级台阶);D.平民居住区(内有面包作坊等,两个“X”之间据推测为一段笔直的通向圣界的大街)

—据刘斌.王宁远《2006-2013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等

(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信息,概括良渚和乌尔两古城的主要相同点。
(2)从你提取到的两古城相同点中自选2点,分别予以历史阐释(只选择不阐释不得分)。
2024-04-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段

时代精神的阶段性特征

1898-1912


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是它的领导者们对西方传入的新文化的价值不乏积极评价,但仅是在符合孔夫子虚构的方案范围内才给予积极评价。他们是按照儒家文化来理解和评价新文化的,革命家卢梭等人的观点起着作用,是因为他们符合孟子的某些观点,因而是正确的。

1915-1920


这个时期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反传统运动把矛头集中在儒家身上,把孔孟之道与封建帝制,政治复辟联系在一起。知识精英们又从西方新文化中确立一种不同于儒家传统的价值参照,对儒家的批判具有全面性和彻底性。

20世纪20年代


这个时期对西方新文化采取了一个新的态度:它不是绝对完善的,也只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要实现世界大同这一目标,古老东方的思想文化要比西方新文化更适宜些。

20世纪30、40年代


文化民族主义渐成为一种涵盖广泛的运动与思潮,国统区“新儒家”学派兴起并得以发展;延安也有关于民族艺术形式和“学术中国化”方面的讨论;在重庆和延安都有对“五四新文化”反传统运动不同程度的反省。

——摘编自汝信主编、马振铎等著《世界文明大系之儒家文明: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20世纪上半期四个阶段中国知识精英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知识精英在材料的四个阶段中对儒家文化所持态度的目的。
(3)综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指出其给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启示。
2024-04-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这幅油画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画家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画反映了(     

A.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带来恐惧氛围
B.画家戈雅极为愤慨和恼怒的情绪
C.西班牙人民英勇抵抗法国军队残忍的暴行
D.拿破仑战争激发西班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2024-04-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美国建国以后产生了诸如宪法里的“五分之三条款”,南北战争之后的“黑人法典”,19世纪末的《排华法案》等,再比如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也遭受了18世纪末《外侨和煽动叛乱法案》规定的种种限制。这说明(     
A.美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问题由来已久
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C.美国的传统主流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包容性
D.美国有色人种追求社会平等唯有获得公民权
2024-04-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9 .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茶道实践者上杉千乡则认为:“把日本茶道中佛教的要素剥离之后就会发现,人侍奉人的茶事,其实就是将人供神的神事仪礼,以最为庄严的形式予以继承并系统化了的仪礼。”由此可知(     
A.日本茶道是对中国茶道的本土化建构
B.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神道教文化
C.中华文化对其周边地区的辐射和传播
D.日本茶道文化受到佛教的重要影响
2024-04-1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10 . 苏轼因宋神宗欲低价购买四千余盏浙灯一事上书谏止,他说:“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户,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惟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此事至小,体则甚大。”上述谏买浙灯一事,体现了(     
A.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苏轼的政治远见和民本思想
C.苏轼的为人正直和刚正不阿D.宋朝皇权与相权的互相制约
2024-04-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