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2021年),图示数据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司提出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该图示体现出当今全球卫生治理的突出特点是
A.治理模式的法制化B.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C.参与主体的平等性D.体系运转的高效性
2022-01-12更新 | 41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木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注:浙江良渚古城约公元前2600-前2300年时的遗址平面示意图,实际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A.王权贵族宫殿区(矩形内);B.内城(一圈黑色阴影部分为城墙,石基土墙,宽20-150米,高约4米,缺口处为城门);C.外城;D.贵族墓葬区;E.手工业作坊区;F.农业及平民居住区;G.湖泊沼泽河坝区,有港口码头等。(图中文字为现代地名,可忽略)图2注:西亚乌尔古城约公元前2100 -前1900年时的遗址平面示意图,实际面积约88万平方米,有城墙;幼发拉底河主河道沿城西流过)。A.北部港口;B.西部港口;C.圣界(呈规整的矩形布局,建有祭神的塔庙,基座长64米宽46米,有300余级台阶);D.平民居住区(内有面包作坊等,两个“X”之间据推测为一段笔直的通向圣界的大街)

—据刘斌.王宁远《2006-2013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等

(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信息,概括良渚和乌尔两古城的主要相同点。
(2)从你提取到的两古城相同点中自选2点,分别予以历史阐释(只选择不阐释不得分)。
2024-04-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早期殖民时期跨大西洋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三角贸易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出现B.蓄奴制催生庞大的殖民地出口市场
C.西班牙是大帆船贸易航线的枢纽D.近代西欧的社会财富全靠掠夺积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已与东北根据地开展了地方性的经贸合作。1950年,随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相关协定的签订,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到1959年,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   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以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和   成套设备等。除此之外,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为适应两国贸易   需要,中苏还决定发展并完善铁路运输路线,加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摘编自禹丹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研究》

材料二     2000~2019年中国同俄罗斯商品贸易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张小女《中俄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商品贸易变化的原因。
6 . 读下列古代世界三大帝国疆域示意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三大帝国的疆域有何共同特点?请按建立的先后顺序写出三幅图分别对应的古代帝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判断和排序的依据。
2023-04-2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清代(1678—1793年)银钱比价示意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       
A.白银过剩导致购买力下降B.白银紧缩逐渐加剧
C.银钱比价总体上相对稳定D.物价水平稳中有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捻军是1853年~1868年间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农民武装势力,下图是其起义形势示意图,它的活跃反映了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加深B.满汉民族矛盾尖锐
C.反帝斗争走向高潮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021-11-09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50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2022-09-05更新 | 733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

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宋初至澶谰之盟
(公元9601004
3735.2433038.93617.31406.28
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
(公元10041140
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
绍兴和议至宋末
(公元11401279
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
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

——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