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3 道试题

1 . 历史发展浪潮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进行文化的选择和重构。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 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 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 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 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 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埃及的历史大概经历了法老时代、希腊化时代、罗马时代、科普特插曲、伊斯兰时代、近代埃及、 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不同民族的统治之中。埃及地区的各民族之间关系 紧密,这与埃及的历史轨迹、文化交融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整理自《埃及经贸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战争带来的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并结合史实谈谈如何理解划线 句子中“拿破仑广泛传播了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你熟悉的埃及时代,以“埃及对本土与外来文化的选择与重构”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两次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某个生产环节”的名称及其两项代表性发明,并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材料三

表1历史学科学业质量(部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

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在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一首诗歌

内容如今我们每人所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面包
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出处英国《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一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从史料的角度,沿着材料三表1的提示,谈谈您对表2诗歌的认识。
3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士子中第后并不直接投官,要做官还须在国子监继续深造学习后由吏部再试,合格后才能任用,宋代取消了吏部考试,举子一旦考中,由皇帝赐给等第后,即可直接做官。宋代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农民乃至工商杂类人员开放,打破势家豪门对仕途的垄断,大大削弱了血统门第关系在社会领城中的作用。唐代取士不多,每年录取人数不过六七十,而宋代科举取士数量是十分惊人的。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考试防弊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考官和举子作弊。

——摘编自黄登纪 夏时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此时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如何“点化出”英国文官制度。
(3)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优越性。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注:土著人民即原有人民)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

时间

白人

黑人+混血

土著人民

1490年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共260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64400

91050000

1825年

43490000

4188888+6252

821130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观点不同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的各种数据可以判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基本情况?表格中黑人从无到有,逐渐增多。黑人是以怎样的方式移居这一地区的?
2023-06-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崛起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实质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并不只是技术革命。……英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国家,但“自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始木材一直供不应求,木材的短缺在17世纪达到了引起民族危机的程度”,生态危机和旧的、日渐衰竭的能源供给体系已成为瓶颈。……英国之所以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使用新能源(例如煤和蒸汽),使得许多英国制造部门的规模和产能发生了革命。”

——邱建群《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之新解》

材料二   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标志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却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妇女从社会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岁月绵延几千年后,历史对妇女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这种新安排的起点。社会化大工业的兴起,呼唤着一支劳动大军,特别是纺织等部门,格外适合妇女劳动;她们有了固定的工资,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利;她们不再孤陋寡闻,社会舞台造就了她们精神上的初步独立。工厂制度使她们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表上受尊敬的、脱离一切实际劳动的文明时代的贵妇人,比起野蛮时代辛苦劳动的妇女来,其社会地位是无比低下的。”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大为增强,城市集中了市场和大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教育等机构;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铁路同城市连起来,使交通更便利;到20世纪中期,伦敦成为全国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但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陈昭雪《英国城市化过程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历史对女性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有哪些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时间,并归纳“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谈谈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2023-05-3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三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情”。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并用一句话概括该体系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共同认识。
2023-05-2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借古喻今”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8 . 16至18世纪,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启蒙运动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恩格斯说:“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旧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教会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接受了新教。”

——摘引自(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中被高扬的“理性”旗帜,与上个世纪新物理学即牛顿力学的建立大有关系。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它们的一个象征。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它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如此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只要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理性不仅是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而且应该是对待一切事物的恰当原则。

——摘引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众多中外学者研究的对象,成果汗牛充栋,洋洋大观。列举如下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伍启元

黄山书社

《文艺复兴人》

(美)罗伯特·戴维斯

(美)贝丝·琳达史密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法)勒费弗尔

商务印书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并列举一位出生于15世纪的杰出科学家的代表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科学研究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并谈谈您对“理性”的认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重要材料,在材料三中,您较为倾向于选择哪两部?请简要说出您选择的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为英国1760-18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进口商品主要包括进口原料、粮食、小部分出口制成品,出口商品主要为棉纺织品以及其他部分出口制成品。


1760-1810年英国对外贸易表(单位:千英镑)

时间

进口

出口

1760

10719

10043

1770

12104

9287

1780

13820

10200

1790

21797

17380

1800

28740

17520

1810

31640

35050

——摘编自郭家宏《英帝国史:英帝国的转型(第四卷)》

材料二以下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何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棉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斯蒂芬森

英国

蒸汽机车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1885年

卡尔•本茨、戴姆勒

德国

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37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6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摘编自(英)托马斯·S·阿什顿《工业革命》

材料三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对19世纪中期的工业时代有如下描述: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一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0-1810年英国进出口贸易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运用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工业革命相关主题,自拟题目,谈谈您对查尔斯·狄更斯“精彩描述”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0 .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即明朝中叶以后)的中国,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摘编自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并谈谈对“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的看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