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后来他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下列观点中,对应"成人"和成"君子"的是
A."德治";"有教无类"
B."独善其身";"仁义礼智"
C."己欲立而立人";"兼济天下"
D."弱者道之用";"忧道不忧贫"
2021-06-01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3 . 宋朝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免费向疫区染病的疫民施药,以此来帮助疫区的百姓渡过难关。只要有疫情或者灾害发生,宋廷都会对疫民或者灾民提供救助。这反映出宋代
A.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B.北宋已经有了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C.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
D.对疫民或灾民的救助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
2021-05-30更新 | 170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桐庐富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检测历史试题
4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欲常赐天下之人,节是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农时。”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摘自(宋、元】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在今天被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主权观念,在近代历史上却一再被中国人拒绝。主权观念最终成为中国人的基本国际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结果大致通过三个机制得以实现:一是国家利益认知的整体重构;二是优越感的时空转换与平衡;三是“被动者”转化为“主动者”。在作为被动接受者的我们坚决捍卫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发明主权观念的西方人却早已开始对主权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人应当对主权观念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既要肯定主权观念的积极作用,更需要对主权观念进行理性反思。

——摘自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屈从文《中国人与主权观念:从被迫接受到主动建构》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贞观政要”的治国要旨。从“凡事皆须务本”的角度,概述唐太宗落实这一治国理念的举措。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市”发展的突出特征,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16世纪,法国思想家J·博丹创立的国家主权理论。他认为主权是一国享有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权力。试从该理论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康熙帝到左宗棠,到邓小平,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思考与实践。②费孝通先生针对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试以布达拉宫为例,指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布局示意图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长城》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赵翼《读史》

材料三   中国有万里长城,英国则有哈德良长城……德良长城包括城墙、嘹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

——摘自《世界遗产英国哈德良长城保护与发展双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建筑布局特点,并分析该布局特点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2)后人对秦始皇修筑长城褒贬不一,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胡曾、赵翼两人的不同观点(照抄原文不得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英国哈德良长城与中国万里长城相同的历史作用。
2021-05-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建筑规划原则大多坐北朝南,下列建筑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故宫B.大昭寺C.日异昌票号D.秦始皇陵
2021-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两年后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派驻领事。清政府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重视华工的利益B.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中国逐渐接轨近代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而“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B.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2021-05-22更新 | 2243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颂篇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天有成命,二后(文王、武王)受之”的记载。这类颂词
A.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正式形成B.旨在证明政权存在的合理性
C.说明古代生产力发展程度高D.保证了商周政权的内部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