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
2024-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2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准则,欧洲国际关系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格劳秀斯主张以国际法调整关系,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争并限制其祸害。他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主权属于君主,只有主权者才能合法地发动战争,人民不拥有主权,显然他们就不拥有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格劳秀斯强调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以战争达到正义的目的,则战争是合法的。格劳秀斯还强调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形式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容他国干涉。但是一国对外行使主权则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摘编自周子亚、蒋恩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贡献---为纪念格劳秀斯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最密集的时期,共加入了11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84年,新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承认国民党政府在1930—1947年批准的14个国际劳工公约,如《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海员遣返公约》《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等。

——摘编自罗艳华《改革开放与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密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午节的历史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
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 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櫰除灾害等。
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 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 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 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
江浙一带伍子胥
三晋故地介子推
南方地区屈原
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 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

——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材料二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摘编自羊城晚报《端午“申遗”的欢欣与担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端午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024-01-04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为纪念一部法律颁行200周年,美国发行了两枚纪念币(如图)。这一法律(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B.以“日耳曼法”为法律渊源
C.属于“大陆法系”主要代表D.参照《拿破仑法典》而制定
2023-1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如图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其寓意集中体现为(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B.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C.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材料二   193810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
8 .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提出召集社会各界人士讨论政治协商会议事宜,组建联合政府。该文件(     
A.标志进入战略反攻阶段B.宣传了中共统一战线政策
C.实现了农民经济的解放D.传播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第一次公开纪念“五一”劳动节,这标志着《新青年》的视野已经从过去注重“人”—青年学生,转向了社会底层—“工人阶级”。这表明(     
A.独立的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B.五四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积极支持
C.中共的成立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基础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