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洋务运动,一种观点认为:“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洋务运动之所以不被“首肯”,主要是这一运动(     
A.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B.阻碍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C.凸显了变革者的阶级局限性D.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D.节度使
4 .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疆域图,说出两条判断的理由。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统一思想”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清朝前期大事记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设置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概括其共同作用。
5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6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C.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
7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A.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王后曾游历过印度、埃及、两河流域地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9 .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胡绳划分时期的标准是
A.西学东渐的程度B.革命任务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阶级斗争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