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意大利的安布罗乔·洛伦采蒂绘制的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讽喻》(约1388—1340年),传达出了反君主制的思想,对公平、公正、共和与善治的强烈渴盼。人们看到,尽管受到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牵制,但这些城市共和国依旧不懈地追求着自由的理念。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权威B.市民阶层对新秩序的追求
C.产生新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D.意大利地区经济文化繁荣
2 .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因交流而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摘自袁行霈《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当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产生的双向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对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2023-08-06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恐怖时,国因逾三十万,巴黎已逾八千。班因会读,惟坐待死……一时之才学偿人,名宝古物,皆儿扫净尽。比之黄巾、黄巢之祸,尚远过之。尚饰绝美之名,以行其凶残之实,而人或信之,至今吾国人,尚妄称法之自由平等,而称欲师之。此则炊人之甚,而天下之人果易

——明夷(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欺者也。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时期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标准法语,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法国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因,甚至由于华破仑的对外侵略战争,被侵略者借助法国革命的成果作出反应。法国苹命者在宪法中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宣布了个人的自由权。但公民自由权并不能使劳动者免受由失业、疾病、伤残和老龄引起的贫困和不安全,因此公民迫切要求实行社会改革,要求承认社会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023-08-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历代统治者的鼓励和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材料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多样,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帝国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的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运往西方,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运到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对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国内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生产专门化的发展。发达的工农业生产和繁荣的国内外贸易给帝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国库充盈,财政富裕。当时帝国的繁荣也恰好在国库的盈余中反映出来。同时,政府还在许多重要的商贸路线上派有重兵,意在保护帝国内的商贸路线,其目的在于增加关税收入。

——摘编自李仲生《世界人口经济史》

材料三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曾授予一些西方国家以特权,如鼓励外商运来帝国不生产的和无法满足需要的产品,允许外商购买帝国的粮食和原料,但当西欧国家经济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这些特权却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剥削奴役奥斯曼人的工具。帝国政府监督和控制市场,举凡度量衡、价格和利润、进出口贸易、原材料生产以及行会组织都在中央政府的监视和约束之下,遏制了广大农民、工匠和商人的积极性和行会组织的自主权。帝国还严密控制所有国内外贸易路线,封锁陆上边境口岸,严格限制私营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竞争。帝国政府即或关注世界动态,也只注意收集和处理有关欧洲政治事务的情报,而很少注意那里知识、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摘编自胡光利《试论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并概述其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奥斯曼帝国兴与衰的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奥斯曼帝国兴衰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8-03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对美洲和英国自治领的影响比它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深远得多。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如此具有戏剧性,以致称其为彻底的欧化更合适。千百万欧洲移民蜂拥而入,占据了西半球和南太平洋中人烟较稀少的地区,人口稀疏的土著居民或是被消灭,或是被赶走。欧洲人给土著居民带来了欧洲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多样,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帝国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的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运往西欧,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运到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同时,政府还在许多重要的商贸路线上派有重兵,意在保护帝国内的商贸路线,其目的在于增加关税收入。

——摘编自李仲生《世界人口经济史》

材料二   1571年,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16837月,奥斯曼军队围攻维也纳,却遭到了波兰—奥地利—德意志联军的反击。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走下坡路。16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及国内种族问题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帝国政府未能及时处理。因此,帝国进一步陷入困境。当19世纪民族思想和民族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发展之时,奥斯曼帝国的一些精英人士希望借此来培养帝国内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对帝国的忠诚,然而并未成功。随之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使帝国处境更加恶劣,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此状况下,激发了人民大众坚决与帝国主义势力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强烈情感。

——摘编自刘旭红《浅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期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奥斯曼帝国经济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期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3-07-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即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五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五种社会形态。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过程,是互为条件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阶段,规定了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反转过来又对纵向发展产生促进和深化的影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确定主题,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亚历山大在给他老师亚里士多德的信中写道:“我的可敬的老师,我已经作了神,我的忠实的东方臣民向我膜拜,给我上供。”亚历山大不仅要求东方人民视他为神来供奉,而且要求西方人民视他为神来崇拜。其目的在于(     
A.推广希腊神话B.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C.获取民众支持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023-07-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2023-07-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国关系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多面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传统上,美国和西方国家是铁板一块,中俄占了一块,包括印度是一块,现在四种关系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和融合。比如美国盟国关系松动,欧洲战略和独立意识上升,日本寻求和中国、俄罗斯发展关系。中日有可能进入新时代,印度寻求更加平衡的大国关系,特别是印太战略上表现非常突出。这样大国关系就突破了传统的界定,显示出既有矛盾分歧又有协作合作的多面性。未来中美战略博弈中,这些国家很难做到一边倒和选边站。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0)》

材料二   提到多极化,人们就认为是现有世界大国追求共同主宰世界的一种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其内涵……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多极化不同,而“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幅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

——摘编自梁凯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所提倡的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并指出基于这一内涵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