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白人的责任”、“黑人的负担”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秦朝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三郡,置“五岭之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岭之戍”

材料一

(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镗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南越列传》

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瑜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乃若漳潮一路非古入岭之驿,不当备五岭之数。——(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门》

材料二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当时用兵南越,天时地利,皆非所宜,偏师丧败,事所可有,然以大体言之,则三郡之开,辟地万里,越人固未尝敢以一矢相加遗,安用局促守五岭乎?

——《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册)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

汉昭帝(武帝之子)始元六年,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历时五个多月的会议,集中讨论武帝以来各项政策的得失,其中盐、铁问题成为焦点,史称“盐铁会议”。会上参与争论的人员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朝廷征选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员。两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贤良文学桑弘羊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子贡以贮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瞻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
草莱不辟,田畴:不治,虽擅山海之财,通百末之利,犹不能瞻也。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会后西汉朝廷接受贤良文学的部分建议,废止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但仍保留了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摘编自刘浩《盐铁会议中的王霸之争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盐铁会议上两派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桑弘羊治国思想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的演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经历了由罗马式建筑向哥特式建筑的演变。罗马式建筑出现于中古时期早期,盛行于11世纪和12世纪早期,因采用典型的古罗马时期的拱券结构而得名,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罗马式建筑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是教会权威的体现。它外部没有装饰,是看上去十分简朴的乡村艺术表现形式。哥特式建筑始于12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314世纪成熟,盛行于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它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为主要特征,集中于城市的哥特式建筑,兼有世俗性与宗教性、理性与非理性、神秘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多重因素。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分析说明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演变的成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格尔说过:“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很多知名学者都曾深入过东方地区,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长期游历的希罗多德就大量地介绍过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区,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希腊人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这也加剧了与东方世界的接触。在此过程中,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希腊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的字母表。

——据孙鹏辉《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几乎都是由本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纪末以来,“大门敞开”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如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其它联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某些东方文化的格调。但在拉美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阶层作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上,似乎从未出现过文化领域内的发展新浪潮。

——据赵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认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1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如果再要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我将毫不犹豫地提名张謇为候选人物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之精神自186815岁至189441岁,共25年,长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达20多次,最终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二月,中状元。

1896年至189946岁,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大生纱厂。

190249岁,五月,筹建通州师范学校。

190653岁,十一月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956岁,八月,江苏咨议局开会,当选为议长。发起国会请愿运动。

191158岁,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转而归附革命,拥护共和。十一月,参加临时政府,担任实业总长。以大生纱厂资产为担保,先后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借贷80多万元。

191360岁,九月,入京,任农商部总长。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62岁,二月,辞农商总长。十一月,辞水利局总裁。

191865岁,十月,电陆征祥嘱于巴黎和会提出修改税法及撤消领事裁判权。十一月,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沪成立,被推为会长。

192471岁,四月,大生纱厂开董事会,应付危机。

192673岁,三月,参加女子师范学校二十周年纪念会,发表演说。五月,视察南通保坍工程。七月十七日,病逝。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结合张謇的经历,谈谈你对“张謇之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02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逐步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认为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要互相促进。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这一思想确立为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要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1918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阐述,“十月革命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暂时故障”才能够取得胜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俄国苏维埃始终孤立无援,那么前途是没有希望的,能够拯救俄国的是唤起“全欧洲的革命”,从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1920年夏苏维埃政府曾尝试借苏波(波兰)战争来唤起世界革命,最终失败。

——据杨泰龙《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意义》等

材料二   19213月,苏波签订里加和约后,列宁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1921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国际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平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通过我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革命施加我们的主要影响。”1921年,苏俄先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1922年,苏俄政府参加了战后恢复欧洲经济问题的热那亚会议,使苏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被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承认。

——陈杰军《从“唤起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转变的时间和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外交战略转变的理解。
2023-04-21更新 | 47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果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三个时代”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