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抵中国自营的民营工业,1870年代有二十几家,以小规模工业为主,至1880年代后陆续增加,且已有若干大型工业出现。截至1894年,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其中,采矿业多与政府的军事工业配合,受政府控制较大,成效较小,其他轻工业因受政府干涉较小,成效较大,但因资本额少,难以与外国企业或外国在华企业相比。清末的民营工业,在1894年以前其资本额仍较官办或官商合办者为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迎来发展工业的良机。中国工业资本家纷纷集资设厂,引进先进技术,采用蒸汽力和机器。上海、南通、汉口、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的资本家率先活跃起来。爱国心的驱使与利润的刺激,使民族工业大为兴旺,财富迅速增长,呈现出一片光明景象。1918年《大公报》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生气勃勃的局面做了真实的描述:“中国工业日见扩充,各种机器势必多用,国家之兵工厂、造币厂、铁路、船厂及制革厂、电灯遍布各处,开矿熔化等事,均需机器。缫丝厂甚多,各处又有织布、织袜、棉线汗衫、纱及机器磨坊、面粉、榨油、锯木、造纸等厂,砂及水泥、烛皂、玻璃、瓷器等厂,年胜一年。”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民营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19世纪晚期相比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在1815年开始能源结构向以煤炭为主的转型。不过,直到1850年之前,木炭炼铁产量仍占德国全部铁产量的90%。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其在德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稳步上升。1850年时德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接近43%。受限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不足,德国积极巩固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系统。德国通过大力发展火电事业来达至此一目的。德国19001970年间人均发电量在欧洲首屈一指。直到现在,德国在电力技术应用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一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有学者形象地形容,人类的能源转型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由“液体”向“气体”的转型,替代能源中碳元素的减少,氢元素的增加,更确切的形容能源转型,可以称之为能源的低碳转型。

——邹才能等《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一20世纪德国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能源革命的演进规律。
2022-08-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4 . 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

材料二   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

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

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

——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

材料三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下图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的背景
2023-01-10更新 | 5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2021-06-08更新 | 5002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农户一年的劳动成果,除了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交纳国家的农业税外,绝大部分用于全家人的生活消费,农户不仅不可能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1955年,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当时广大农村,高利贷者日益活跃,雇工剥削的现象逐年增长,租佃的农户不断增加,土地买卖日趋严重,新富农到处出现。如果让两极分化发展下去,广大贫下中农仍将逐步失去生产资料,走向贫困破产的深渊。1955年制定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再一次强调:“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而实践上一般地说也能做到初级社比互助组增产,高级社比初级社增产,因而农民在合作化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就能够相应地增加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参加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

1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
2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
3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
4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
5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并对《大宪章》进行评价。
10 . 全球治理体系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为前提和基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合作为导向,扩大各国利益的共同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参与全球治理则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将维护自身的国家主导权与优越的国际地位置于首要地位。中国强调各国主权平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美国更多地强调本国的主导作用,追求自身在国际制度中的优势地位。中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参与全球治理进程,随后逐渐扩展到网络和太空等新兴领域。美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领导者,参与面极广。两国进行过有效合作,但中国主张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美国则更加偏好单边主义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注重世界的整体性和全球公益,强调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考虑问题,重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统筹协调。美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服从于国家治理需要,更加内向化,倾向本国国内事务。

——摘编自吴志成、李颖《中美全球治理战略比较》

材料二   自一战以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先后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颜体系、雅尔塔体系以及后冷战格局三次重大转变。这些全球治理体系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深受资本逻辑和权力政治的驱使,是一种典型的霸权政治和均势秩序支配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基本上摒弃了殖民掠夺的血腥手段,提倡“平等”“合作”“共治”等理念,赋予每个参与主体公平“发声”的权利,但这只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形式和手段而已,这完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完全是建立在大国之间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当今世界的全球治理体系本质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排他性的“单边治理”体系或“西方治理”体系,全球治理体系正日益暴露出世界权力结构深刻重塑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严重缺失的主体性矛盾和缺陷。

——摘编自殷文贵《批判与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及其变革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两国全球治理战略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变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11-04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