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后,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德国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重视发明创造。在世纪之交,德国已具备欧洲最先进科研水平。同时,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也推动了专利的发明。在1870-1914年间,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支出就增长了10倍,创办了许多大学和技术学院。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都走进了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研发部门。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们时刻关注着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发展,并注重学习创新美国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法。从1867-1914年,德国工业总量增长了8倍。在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

——摘编自杨鑫、徐继承《工业化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苏联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战争逼近的条件下独自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存活下来,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足够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不然就会被吃掉。这种紧迫感,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把最高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摘编自范良河《浅议斯大林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学教育自汉确立,直至清末,始终占据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和主导地位。在此期间出现的教育思想或实践(如下表)。

东汉末年汉灵帝在洛阳皇宫鸿都门内创设了一所有别于太学的教育机构——鸿都门学,并从中选拔官员。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为内容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召名儒雷次宗在京郊鸡笼山开儒学馆,次年又命丹阳尹何尚之开玄学馆,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开史学馆,司徒参军谢元开文学馆。至此,儒、玄、史、文四馆并立
隋唐在专设的教育机构中有律馆、书馆、算馆,它们与传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一道受国子监管理。在附设的教育机构中,有各政府部门管理的乐舞学、医药学、卜筮学、天文历法学、工艺学等
宋初在地方官学“分斋教学”。将官学教育分为“经义斋”与“治事斋”,其中“经义斋”专攻儒家典籍;“治事斋”开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实用学科
清初将宋的两斋扩充为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帖括六斋,“斋有长,科有领”,每一斋各有所长,且每一斋中的每一科又各有不同

——摘编自郑梦雪《楔入正统:经学教育的五次冲击》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庙会的类型可分为定期庙会和临时庙会,城市庙会和乡村庙会,进香庙会和迎神庙会。此时庙会活动包括宗教祭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这三大类。庙会宗教祭祀活动可分为佛教庙会祭祀活动、道教庙会祭祀活动和民间俗神庙会祭祀活动;庙会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含戏剧和其他民间文艺活动;庙会商业贸易活动的交易内容包括饮食、日用百货和其他服务型商品。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官方对庙会宗教、娱乐和商业活动的管理,还是民间庙会行动的组织者、组织机构和管理费用,都对庙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

材料二   明代,庙会与政治连接更为紧密。朱元璋大力提倡官修城隍,鼓励举国皆祀。他为了利用庙会束缚人民,还敕封前代一些有名的忠臣并为其建立庙宇,如关羽庙、岳飞庙等。到了清代,庙会规模扩大,庙宇数量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北京地区的庙会,各种庙宇共计1300多所,如黄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等。庙会在宗教、娱神的同时还有娱乐等活动。《妙峰山进香图》就描绘了人们赶庙的情景:进香者攀援山道沿途祭祀,山涧中有茶棚、戏班、杂耍、撑杆等,山脚下村庄有各种民间艺术、商品贸易之类的活动。

——摘编自王江华、姬文慧《浅谈庙会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庙会的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庙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庙会的功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兹特克文明的离奇消失阿兹特克的人祭、吃人传统和特诺奇蒂特兰城相对封闭的环境,是推动天花传染的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更应该是内部的叛乱和宗教心理的崩溃。
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玛雅文明的失踪可能与政治动荡和内部冲突有关。
印第安人的谜之消失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欧洲人的到来对印第安人的消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印加文明的消失之谜一些学者认为,欧洲人带来了疾病和武器,对印加人的人口和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外,欧洲人还破坏了印加文明的政治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剧了这个文明的消失。

虽然这些失踪的原因尚未完全得到解释,但这些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索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世界未解之谜:古代文明的神秘失踪》等


根据材料,围绕“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消失”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演变特点
中世纪末期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缘起
1718世纪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
19世纪至一战前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扩散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 冲击。

材料二 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 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周唐宋三代餐饮习俗,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各举一例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300年。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朝廷得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科举制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摘编自张国安等《中国古代文官选挨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570年到1870年关于中国科举制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17世纪,英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导致营私舞弊等政治乱象频发。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急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同时,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英国学者如郭士立、麦都思、密边乐在介绍科举制的同时,都强烈呼吁英国政府按科举制原则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1853年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颁布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作用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