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科技文化的先进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朝的势力向西大大拓展。陆路上,从长安出发,越过葱岭,可到达中亚、西亚,海路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当罗马帝国臻于鼎盛之时,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完成使命,但加深了东汉对罗马的了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汉朝外交决策与执行基本上是一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合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但总的来说向着两者分离的方向发展,这是外交制度成熟的表现。至隋唐时期,二者的分离已经制度化,这促进了外交机构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汉代外交权力有过分集中之缺陷,及至隋唐,由于皇权政治的发育成熟,在外交管理方面,集权中包含着分权,在分权中贯穿着集权,这既提高了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外交的实际功效。外交管理体制的成熟与完善促使了隋唐与外国之间交流活跃,对外关系空前发展,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活跃在中外交流的舞台上。

——摘编自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通过哪些努力,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外交管理体制成熟与完善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例。
2024-02-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基层组织的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效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保是唐代最基层的组织,邻只是说明同一编组内各家的相互关系。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唐律疏议》规定: “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 《谏置劝农判官疏》称“出使之辈,未识大体……务以勾剥为计。州县惧罪,据牒即征。逃亡之家,邻保代出,邻保不济,又便更输。”

——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

材料二   保甲制度起源于宋代。弘治时,明朝批准了兵部在全国实行保甲的建议,但未见各地方认真执行。王守仁在镇压了几次农民起义之后,特别是镇压了江西南部漳南、横水、桶冈等地的农民起义之后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中贼”是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心中贼”指农民心中犯上作乱的思想。为此,他开始探寻控制基层农民行为与思想的有效途径。他提出了“十家牌法”,具体实施办法是,每十家为一牌,牌上写明同牌十户户主姓名、籍贯、各户主要人员、职业。每家轮流值日,值日一家每天到同牌家中检查人口出入动静,家里多了何人,从何地来,来做何事,少了何人,去向如何,一一记录交乡官,如果一牌之中隐瞒事实,出现事故,十家同罪。

——王金洪等《王阳明的乡村治理思想及实践体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基层组织制度的内容,并指出当时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十家牌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2024-02-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刻于宋代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等画面,并刻偈语(佛经中的唱词): “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学吸收佛教思想
C.政局动荡加速佛教传播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024-0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意在强调(     
A.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特点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
2023-12-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颁布了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贾谊称“秦人富家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谓“子壮则出分”,即每个儿子均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份家产。汉代以来,家产继承遵循诸子均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数额上的差异。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很低,故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遗嘱继承的情况,只有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遗嘱继承。明清时期,兄弟分家、父子析产异居成为通常的行为习惯,并且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方式和制度体系,“律不言家产,而例特为补文,以产争继者多,故于财产一层反复言之也”。

——摘编自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3-12-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语常被认为是汉武帝或董仲舒之言。经学者考证,“罢黜百家”最早语出西汉儒者卫绾,董仲舒仅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亦未言及“独尊儒术”。这表明(     
A.儒学独尊地位并没有确立B.“独尊儒术”是后人的解释
C.汉武帝尊崇儒术不是事实D.“罢黜百家”是时人的共识
2023-12-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记》创立纪传体通史体裁,建立传记文学优良传统,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下列史实有可能被载入《史记》的是(     
A.吴楚等七国之乱B.王莽进行改革
C.光武中兴事件D.蔡伦改进造纸术
2023-1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文物“直行铭文夔(kuí)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在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中的史料可用以考证(     
史料一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尚书.君奭》
史料二  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A.军功是分封的主要依据B.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C.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D.西周初期以分封同姓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