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2022-12-10更新 | 2175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798年12月21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通过的《弗吉尼亚决议案》阐释了著名的“98年原则”,即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据此可知,“98年原则”的通过(     
A.是对1787联邦宪法的挑战和破坏B.是各州捍卫公民自由权的政治举措
C.有助于限制联邦权力的过度扩张D.根植于美国长期自治的历史传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4 .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A.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5 . 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2022-02-15更新 | 132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武昌首义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著《史通》,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这反映出
A.作者以成败论英雄B.当时社会停滞不前
C.作者反对是古非今D.主张变革的历史观
7 .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显示了中国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王美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7期

(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编辑与作家包天笑对此(指骑自行车)有过描述:“香宾佳酿醉流霞,闲向天街踏月华。夜静人稀归去也,倩郎扶上自由车(自行车)。”而且因“脚踏车(自行车)而最自如,飘然来去似凌虚”,颇受女性欢迎。“群雄粥粥竞纷华,独有英雄健美夸。十里商场用武地,双双驰骋自由车”。成了一种时尚,常有两人合坐,在市中游转,“压压盈头外国花,靓妆西女面笼纱。一声铃响双轮迅,穿过人丛脚踏车”。

——王富盛《从竹枝词看上海交通的近代化》《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第8期

材料二   (民国以来,中国自行车已迅速发展)……大兴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1927年,润大车行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

——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2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1)材料一表明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前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明朝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注:良知: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语出《孟子·尽心上》,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与生俱来的善端。)。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注:圣门:指儒家学派)所谓良知。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明]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特点或特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李贽的“童心”概念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联系?李贽与王守仁相比,其明显的叛逆色彩体现在哪里?
9 .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运用酷吏,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三司、实行“三衙”分权。历代帝王此举目的是为了
A.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C.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D.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
10 .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据此可知,制约中国科技推广和服务于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是
A.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B.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
C.缺乏政府财力的支持D.自然科学精神的缺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