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19613月)

编号名称时代地址备注
1黄帝陵陕西省黄陵县
2孔林东周山东省曲阜县
3秦始皇陵陕西省临潼县
4茂陵西汉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墓
5霍去病墓西汉陕西省兴平县
6辽阳壁画墓群汉至晋辽宁省辽阳市
7洞沟古墓群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年)吉林省集安县包括好大王碑
8封氏墓群北魏至隋河北省吴桥县
9昭陵陕西省乾县唐太宗李世民墓
10乾陵陕西省乾县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11顺陵陕西省咸阳市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12六顶山古墓渤海(公元698926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县
13藏王墓公元七世纪西藏自治区穷结县松赞干布等藏王的墓葬
14王建墓五代前蜀四川省成都市
15岳飞墓南宋浙江省杭州市
16明孝陵江苏省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墓
17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县
18清东陵河北省遵化县
19清西陵河北省易县
依据材料和所学,围绕某一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解读应符合历史实际,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民族交融的特点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加快统一进程,在统一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华夏族逐渐形成
秦汉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融合
魏晋南北朝由于民族迁徙和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间的交融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达到另一个高峰
宋元北方少数民族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族入主中原王朝。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居,民族融合规模空前
明清明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将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逐渐确定下来,
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解读表格,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甲骨文里的历史】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由于商朝人崇信鬼神,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灸,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凶吉。占卜的内容、结果以及日后是否应验,都刻在兆纹的旁边,叫作“卜辞”。商朝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称“卜”。一条完整的卜辞它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具体时间,谁来占卜,问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结果如何。

如据专家研究发现,右边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是跟农业有关的问卜。

左(由上往下读)甲辰贞其登黍。意即:甲辰日卜问,是否征收粮食黍?

中(由右往左读)贞我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

右(由上往下读)南土受年。意即:卜问,南部地区是否会是个丰年?

当我们把这些甲骨文的文字解读出来以后,我们就能知道商王朝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化非常明显的阶级社会,也是一个生活内容很丰富的——跟历史上后来一脉相承的一个社会。

(1)简要阐述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2)除考古发掘的甲骨之外,研究商代历史还可使用哪些类型的史料,试举例二则说明。
2022-10-11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4990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是“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节选)

A.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的意大利
C.哥白尼的“日心说”讽刺教会的腐朽
D.近代科学兴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
2023-05-29更新 | 8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黎塞留的生平
1585—
1615
158599日生于巴黎贵族家庭,1614年作为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
议。他是17世纪法国的外交家、政治家。

1616
被任命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国务秘书。集合军队对付贵族的联合反抗,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向各省派遣钦差审计官,监管地方司法、行政、财政、警察等事务,钦差审计官直接对中央国务会议负责。

1624
被任命为宰相。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竞争,扩大加拿大殖民地,并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找寻市场。

1625
把哈布斯堡王室(德意志、西班牙君主属于此王室)看作最危险的敌人,通过灵活的策略,形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改变了法国屈从西班牙的政策。

1630
创办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并将其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

1635
领导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最终打败哈布斯堡王室,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逐渐取代了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1635
创立法兰西研究院。这座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被称为不朽者,孟德斯鸠、雨果、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入选。法兰西研究院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依据上表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对黎塞留推行的措施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