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部分)。该图(     

A.属于一手实物考古史料B.对研究非洲文明有重要价值
C.见证了美洲文明的繁荣D.反映了当时玛雅人劳动的场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24-04-09更新 | 1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面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属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及其简介。据此判断,该壁画(     

敦煌壁画常会在一个画面中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壁画右下方是汉武帝与众臣来甘泉宫瞻仰“祭天金人”的场景;下方画面内容为汉武帝在群臣簇拥下,骑马送张骞前往西域,张骞手持芴板,在汉武帝面前跪拜辞别;左边介绍张骞一行前往西域的情况:一位僧人模样的人在前引路,两个持旌节的人紧随其后,其中之一为张骞。左下方展示出崇山峻岭掩映下的大夏国,张骞历尽险阻,最终抵达目的地。
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B.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
C.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D.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该观点肯定了《红楼梦》具有(       
A.教化百姓功能B.史料研究价值
C.浪漫主义风格D.文学鉴赏价值
2023-09-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品(部分)   

AB
海昏侯墓出土玉印。“大刘”之“大”,“大”应读“太”,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部分(孔子、颜回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CD
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土饼金385枚。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

注: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

——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

材料二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等方面有何史料价值?
(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2023-04-14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


《张骞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时外交往的史实

朝代史实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妥闹去处,通宵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并分析宋代夜市兴盛的影响。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分别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宋代夜市的史料价值。
8 .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观点持不同看法,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递呈纸去。'朝奉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材料二   将民众安置、稳定在土地上,使之劳作不息,生产自存并供应王朝国家。《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云: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晦,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三   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晰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
(2)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材料各自的论述角度,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2022-02-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022-01-1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模拟历史试题
10 .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下列材料摘自秦简中有关秦朝文书制度的相关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收藏文书的府库)。”为确保文书的安全,规定不准把火带进书府,书府管理是由专门的官吏来执行的。史是负责文书工作的专职人员。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实物图

秦国各级部门都配有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史,原来任官并有一定社会地位,但后来犯了罪的人,即使能够书写,也不能担史职。

《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实物图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秦律杂抄》: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看守文书的随从士卒),令市取钱焉,皆(迁)。

——以上材料节选自睡虎地秦简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文书制度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睡虎地秦简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