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8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说明
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
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
2021-03-05更新 | 27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5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睡虎地秦墓竹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可直接判断历史真相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7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A.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B.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