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是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条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并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相信不仅存在着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的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让·雅克·卢梭提出了一些启蒙运动中最深刻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大卫·布林尼《进化论》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主张“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把世界近现代史划为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下表)。

时段特征主要线索
第一阶段:始于西欧中世纪晚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农业文明不断瓦解,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
第二阶段:17.18世纪,现代化的起动阶段主要在西方国家发起,政治革命、工业文明和思想解放构成时代潮流。
第三阶段:经历了约200年,现代化的成熟和发展阶段“成熟的“现代社会在西方出现,西方的现代化向全球扩张,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的色彩。
第四阶段:大致从二战结束算起,现代化出现新的转型迹象西方国家似乎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非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用格林的话来说,“在英格兰的宪政中寻找线索,来指导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恰当关系,是徒步无功的”,经潘恩、杰斐逊这帮“精英分子”援引法园观念来“启蒙”,猛一醒,有意识地向“一体两面”接缝处捅,母与子拳脚相向,闹到不堪收拾,北美果然“自成一局”,这“一局”非同小可,承上启下,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主要反映在
A.英格兰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
B.法国共和制深刻影响到北美走向
C.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政体
D.潘恩等人的启蒙思想发源于法国

5 .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要求:外国15个,中国9个

(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概括指出18、19世纪历史发展线索或规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方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
材料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                                                         
古希腊烹饪是西方饮食文明之源。……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主要见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有一些出土文物可以提供部分线索。…… 希腊文明是建立在葡萄酒和橄榄油基础上的。而主食种植并不多,使得副食占有重要地位。希腊用橄榄榨制橄榄油,不仅供本国人使用,而且外销其他国家。希腊也从国外引进许多新的水果、蔬菜和调味料等.进一步丰富了食物原料。其中,葡萄和橄榄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希腊人用葡萄酿造出大量美酒。有了丰富的食材使希腊美食文化成为经久不衰沿袭至今的最具希望文明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西方古代饮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段拿来主义的历史:北方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小麦,系史前从西亚、中亚传入;葡萄、胡萝卜、芝麻、西瓜等蔬菜水果,则是西汉及以后循丝绸之路传来;今天的大众菜辣椒、番薯、土豆、番茄是美洲大陆的土产,而菜市场司空见惯的罗非鱼、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龙虾,则分别来自非洲和北美……如果没有“拿来主义”,今天的川菜将只能用山茱萸调和辣味,早点将没有烧饼,餐桌上将没有馒头和土豆,许多“毕业族”一生中第一道亲手做的菜——西红柿炒鸡蛋恐怕也得改改,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

                                                     --《饮食文化的“拿来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古代中国及希腊膳食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拿来主义”历史产生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这一观点。
2018-02-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