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德宗时期实施两税法,税收以钱计征,市场上的货币不足,从而出现“钱荒”问题。在钱重物轻的形势下,农民只能贱卖绢帛以换钱交税。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繁荣,国内铜钱大量“泄之四夷”。由于各种原因,铜钱的实际购买力长期低于其实际价值,民间往往将铜钱融铸成器皿,或是直接储藏起来。铜矿的贫乏使得铸币的原料长期短缺,政府铸钱成本则长期居高不下,唐代时铸钱1000文需1200文的成本,至南宋初年进一步增至2400文。尽管宋代铸币量达唐代的几十倍,但东南地区的“钱荒”问题仍十分严重。’

——摘编自葛金芳等《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材料二   针对钱荒的现象,唐代政府除努力增加铸币量外,还实行铜禁和钱禁,“除铜镜外,一切不得买卖私造(铜器)”,不得销融钱币,“所有私贮现钱,并不得过五千贯”。同时,唐代政府又“禁钱不得过岭南”。此外,唐政府还努力维持钱帛并用的复本位货币制度,鼓励用帛支付。到了宋代,政府又发行交子、会子以缓解钱荒问题。但直到明代白银货币化之前,钱荒问题一直存在。

——摘编自徐恒泰<唐代钱荒刍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钱荒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唐宋政府应对钱荒的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9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有: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益顾公平”,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并须布《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
2023-01-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后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发展史(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物

特点

18世纪60年代开始

巴黎万神庙等

古典复兴,仿罗马风格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帝国时期)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等

罗马帝国风格,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采用华丽的装饰

19世纪初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中间设公共设施,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与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19世纪初到70年代

英国国会大厦

仿中世纪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19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世博会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大量应用钢铁结构,建造快速,造价低廉,结构极为稳定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苏格兰连芬南混凝土高架桥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强度

19世纪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运河、花园,环境极佳
上述材料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典型代表。选取材料的某些方面,提炼出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5 . 中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发展

材料一   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城市供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自来水系统建设的因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6世纪,英国已经排挤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霸权。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通过三次对荷兰的战争,将其挤出争霸的圈外。下一个强劲的对手是法国,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搏斗,……英国均最终以胜利者傲居。……用曾任殖民大臣罗德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世界的大多数人置于我们的法律下,将意味着结束一切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和中期,英国是另一种大国,它的影响不能用军事霸权的传统标准去衡量。它的强大,表现在其他某些领域,.……第一个是海军领域。当然,在1815年以前的一个多世纪中,一般地说皇家海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力量。……第二个领域,表现在它的日益扩大的殖民帝国上。……第三个方面,表现在财政领域上,……长期的和平以及在英国国内容易取得资本的事实,再加上全国金融体制的改进,从来没有如此刺激英国人向国外投资……这样不但使英国越来越富,而且不断地推进全球的贸易和交通。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殖民强国的关键步骤。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是另一种大国”的具体表现。
2022-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计划项目。在工业化方面构成基本任务的建设项目有: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项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除此以外,加上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教卫生等。(二)工农业产值及各主要部门的发展指标。(三)教育和人民生活的计划安排。(四)三大改造的计划安排。(五)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额五年合计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8.2%。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是1:9。

——摘编自赵梦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规划(计划)”也在改革创新中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优化。从“六五”计划开始,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三届七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5 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摘编自张同乐、陆军恒《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对中国是一个更古老、更伟大的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都提到过中国的考试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伏尔泰对比欧洲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认为中国是伦理道德最好的民族,他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因而对于中国的“大一统”秩序十分向往。

——摘编自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就外国人所编译的书籍而言,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传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凡是思想比较开明、领导和参加过社会变革活动的官员、绅士和知识分子,几乎都受到过西学的影响。林则徐、魏源等通过阅读传教士译着的西方史地书籍成为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奕䜣、曾国藩、张之洞等都不同程度地阅读过中译西书。李鸿章甚至在1889年用培根、达尔文学说考试学生。戊戌变法后,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译着西学书籍的高湖,译书的重点转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和革命史。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推崇中华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发生的变化。
2023-11-10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28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