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北部的贡比涅森林,是法兰西帝国皇帝们最喜欢的狩猎场之一,拿破仑三世每次到贡比涅森林狩猎,乘坐的都是专线火车2419D号车厢。1918年冬,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起义,赶走了德皇威廉二世,新的德国政府决定向协约国投降。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特意将受降仪式和签字地点安排在了贡比涅森林中的2419D号车厢中,希望以此羞辱德国,以雪一战中的失地、损兵之耻和1870年色当战败后普鲁士俘虏拿破仑三世的前耻。一战后,法国政府将2419D号车厢命名为“停战车厢”,将贡比湿森林中的空地命名为“停战空地”。在其中树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并建成“停战博物馆”。

1940年6月21日至22日,在贡比涅森林2419D号车厢举行了第二次受降仪式,希特勒和他的纳粹要员在这里接受了法国临时政府代表的投降仪式和割地赔款签字。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覆亡前,2419D号车厢被秘密运出了柏林并被烧毁。二战后,法国人寻回了遗失的纪念碑,还原复制了“停战车厢”。对法国人而言,“停战空地”和“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已经从建成初的全民复仇胜利标志,逐渐朝着追忆往事、缅怀逝者的方向演变。2018年11月11日是法国纪念一战停战一百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为一块以法德和解为名义竖立的纪念碑揭幕,并且一道登上“停战车厢”,为停战纪念册题词。两人用如今法德紧密的同盟关系,向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

——据《见证德法百年恩怨的2419D火车厢》、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央视报道《法国一战停战日重访2419D列车车厢》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内涵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6-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世袭制和察举制和比,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日本、韩国等地从唐朝开始就效仿中国的科举制,16—17世纪,欧洲传教士将其介绍到欧洲,在18世纪,科举制受到了英、法等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从宋代起,科举不论出身,只要士子有才学、品行端正都能参加。在科举所经历的1300年间,选拔出的进士约为十万,举人、秀才高达百万:在宋、明时代的名臣能相中,很多都出身于进士。科举改善了民间读书风气,学而优则仕变成了一种风尚。明清时期,若以秀才来计算中国的读书人,常态下都不少于50万,若包括童生则超过百万。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与发展

时间

基本情况

19世纪以前

国王恩赐官员制

19世纪初期

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公开地进行官场“肥缺分赃”

1832

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立法,但行政大权,仍在贵族、寡头势力的操纵之下,工作效率低下,束缚经济发展

1853

克里米亚战败,引发英国政治危机

1854

国会议员杜威廉提出建立文官制度建议:由大学生来担任政府中的行政智力工作,一般人员担任机械工作;通过选拔考试选任智力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各部人员,各部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考核报告为依据。该建议后以法令形式加以实施,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

1870

政府颁布枢密院令,确立文官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文官必须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营利性事业

1921年起

政府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以监督文官制度的运作

——摘自杨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容。
2023-02-23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学者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财富流向研究,将其财富流向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仰权贵。徽商财富的流向(     
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观念B.有利于明清社会的转型
C.导致社会消费观念更新D.致使社会资本投向畸形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巧克力现今风靡全球,可可则是制作巧克力的最基本原料。

已知最早食用可可的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其文化在公元前 1200 前后繁荣起来。他 们依靠烘干、捣碎的可可豆来补充能量。随后玛雅人继承了这个习惯,他们用捣碎的玉米和 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13 世纪,阿兹特克人将玛雅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并从他们那里 学会了食用可可。阿兹特克人在可可饮品中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美洲的“发现”给大西洋两岸的饮食习惯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墨西哥妇女和西 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给西班牙人当差,从而学会运用双方的传统食材和烹饪方法。殖民者习惯 在可可中加入新传入美洲的蔗糖或胡椒等调味,并将之称为“巧克力”。巧克力引进西班牙 后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打发时间、摆阔、显示身份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 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在世界贸易的驱动下,可可生产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并从中美洲移植到加勒比海地 区、印尼和非洲等地。17 世纪中期,作为优秀航海家的荷兰人,成功地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 了可可的贸易垄断;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 使用巧克力,专门饮用巧克力的餐具也应运而生。17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 麻尔森”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 22.5 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 19535 件,数量仅次于茶具。

——摘编自[意]克拉拉·瓦达·帕多瓦尼、吉吉·帕多瓦尼《巧克力百科全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巧克力(可可)的流行史。(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3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2024届高三高考备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2021-06-08更新 | 5006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现代化道路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殖民得来的。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攫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分化这个难以克服的顽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己主义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庸俗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标识。

——吴龙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个维度——基于中西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野蛮扩张以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顽固,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不可能通过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天下大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其世界意义是希望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世界秩序,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张志恒《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国道路选择的变化,并分析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蓝鼎元(1678—1732年),字玉霖,福建漳浦县人,历任广东普宁知县、广州知府和内阁一统志馆编修等。1721年,清廷讨论准备把台湾镇总兵迁移到澎湖。蓝鼎元上书说:“台湾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巨,其地外则日本、琉球、吕宋、噶啰吧、暹罗、西洋荷兰诸番,一苇可杭;内则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辽阳,不啻同室而居,非若寻常岛屿郡邑介在可有可无间。”清初,虽在台湾设置府县,但认为台湾是海外孤悬之地,不宜“辟地以聚民”。蓝鼎元上书主张鼓励携眷入台,消除单身青壮年给社会的压力;同时从大陆获得大量劳动力,便于台湾的开发。蓝鼎元根据台湾社会的特点,提出广设义学,设立“讲约”;提倡节俭,力禁豪奢;主张严禁鸦片、赌博。当时台湾还生活着土著民族“番人”,蓝鼎元主张严禁“社商”、“通事”欺压盘剥番民,主张减轻番民的徭役、兵役,加速开辟番地,使番民成为清朝的子民。

——摘编自赵靖《简论蓝鼎元的经济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鼎元经营台湾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蓝鼎元经营台湾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