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面临世界变局,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禁止日本人的海外往来,禁止基督教的传入,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学习明朝政策
C.抵御西方侵略D.保护传统文化
2021-04-08更新 | 314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上磺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十日谈》中有这样的描写:“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由此可见,该书
A.歌颂教会的英明和伟大B.抨击等级观念,宣传人生而平等
C.倡导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D.表达了自然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这不仅对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保证作用,而且对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由此可见,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A.践行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民主政治理念
B.实现了国王与议会对国家权力的对等划分
C.适应了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D.推动了议会制民主政治体制在全球的普及
4 . 制宪会议的南方代表“将奴隶视为财产,但在涉及代表权问题时,又发现主张奴隶具有人性才有利于自己,土著人因为不用纳税,也就没有选举投票的权利,但是奴隶被计算为3/5 个自由人。简言之,南方可以在把奴隶视为财产的同时,还将他们算作人。”据此可知
A.自由和财产紧密相连B.制宪会议代表都支持奴隶制
C.宪法保障土著免税权D.南方代表注重保障奴隶人权
5 . 文明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易形成集体暴政B.是一种直接民主
C.引发持续的战争D.是少数人的民主
7 .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019-06-08更新 | 16657次组卷 | 185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5-08更新 | 1139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上磺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10次组卷 | 67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2018-06-09更新 | 12579次组卷 | 15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