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234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
2022-06-09更新 | 11558次组卷 | 7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784次组卷 | 6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2022-06-08更新 | 6201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政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2022-06-08更新 | 6774次组卷 | 6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
1937年24.35116009370
1940年23.69117709100
1950年12.37121009010
1953年9.33132009560
A.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B.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C.农民积极性逐步提高D.农业生产关系亟需调整
2022-06-07更新 | 836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畅言国人“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等人展开了激烈论战。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他们的争论(   
A.开启了国民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利于新文化运动向着更加理性方向发展D.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差距
2022-10-20更新 | 486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A.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B.经济结构呈现多样性
C.处于阿拉伯统治之下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9 .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贯彻了“推恩令”政策B.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今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抱朴子》《肘后备急方》最为有名。有学者将其成就归结为:一是道成论(道家修行之术),他提出“道之大成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对后世道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疾控论,葛洪认为:“疫者,民大病。当洗井(石灰消毒)、理污(疏通阴沟)、焚蒿净气,别舍控疾,特号收重,徐图缓进。”《肘后备急方》有青蒿抗疟的记载。受其启发,屠呦呦团队提取了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据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提出“道成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葛洪“疾控论”对今天防治疫病的意义。
2022-06-04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