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松筠(1752—1835年),字湘圃,蒙古族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松筠奉帝命办理俄罗斯贸易。俄属布哩雅特人劫掠蒙古库伦商货,俄国官员不按照两国约定向清廷移交案犯,清政府发文交涉,俄不予理睬,清政府停止边贸往来。贸易久停,俄有悔意,撤去旧官,屡请开市,未得清廷允许。松筠积极斡旋,历经七年,使长期停止的边境贸易恢复正常。松筠两度出任伊犁将军,离任时共垦田六万四千亩;关心边疆文化建设,组织学者编撰《西陲总统事略》和《钦定新疆识略》,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标志;松筠边疆治理经验丰富,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清史稿·松筠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筠治理边疆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松筠治理边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世纪,欧洲没有英、法等国家概念,只有伦敦、巴黎等地域概念。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6世纪,天主教的坚实堡垒西班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阻碍新教传播,新教地区独立而出。1523年,瑞士排斥罗马教廷统治,加尔文改革使瑞士成为近代国家;1566年,信仰新教的尼德兰宣告独立,建立共和国。16世纪初期,路德教传入瑞典,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不久丹麦成为新教王国。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联盟和英法为首“新教同盟”不断战争,1648年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了独立国家的主权地位,标志着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基本形成。

——摘编自《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体系中美国霸权不断衰退,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这反映了世界(     
A.发展主题的变化B.社会主义的崛起
C.经济格局多极化D.政治新格局形成
2024-05-09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最后十年出版的白话报逾百种以上,以长江流域最为盛行。许多创办者是革命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其办报是共同的认识,也是默契分头进行的结果。其创办(     
A.为革命做了早期舆论准备B.体现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C.满足了南方人民精神需求D.开启了近代报业的序幕
5 . 1870-1894年,德国约有250万人流出海外,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B.君主立宪制在德国建立
C.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D.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
6 .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2024-02-27更新 | 1833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旨在说明(     
A.促进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趋势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C.有利于不同交通有序竞争D.中国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8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居民就发明了原始农业。在西安半坡遗址中,曾发掘出大量的炭化粟粒。据此可推知(     
A.已使用石制、木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B.粟的种植在我国北方已经得到普及
C.中国是世界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国家D.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发展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此后,“五常”一语频频出现在史籍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       
A.战国思想家开创儒家思想学说B.孟子对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视
C.西汉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D.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