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3-08-18更新 | 9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670次组卷 | 8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初,随个体小农经济形成,赋税应运而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开按土地征税先河。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按耕地面积征税。除田税外,赋同时产生。初税亩后四年,鲁国“作丘甲”,以土地单位丘征发军用甲胄。其区别是税按亩征谷物,赋则按土地所有者财力、地亩面积,征货币和各种实物。战国后期兼并战争剧烈,赋税相当比重按人户、人口平摊;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政府以户征收纺织品,赋逐渐成为人头税。秦统一后,人头税性质的赋全国推广。春秋战国时,徭役形成,徭役包括兵役、力役及各种杂役,古老服役惯例逐渐上升为国家法律。战国中期,赋税徭役合称赋役,中国建立了完整封建赋役制度,对土地征收田税,对人户征收户赋,对劳动者征发徭役,作为国家剥削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

——摘编自《中国经济立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与土地联系、以家庭为本位,人口管理的基本行政制度,我国形成了发达的户籍文化。其始于周朝,春秋发展为书社制;商鞅严格户籍管理,行什伍连坐法,秦统一后,田亩系户籍,初具规模。汉定户律,将人口、土地、赋役合一、是人口税、兵役、力役征收依据,三年一造并上计,至唐趋于完备。宋代户籍按土地为主户客户,地籍户籍分离;丁口赋户籍单行,计男口;王安石行保甲,抽练兵勇改设甲册。明初颁户帖,相当完备;其上立黄册,列徭役税粮科则;立鱼鳞地籍,与黄册并行。清初户籍分军民灶匠四类,以户核丁不载其他人口;乾隆六年,保甲计口成为户籍管理基础,一直沿用。但豪强荫庇,人民流亡,地方隐瞒等,户籍长期失实。清摊丁入地后,赋役与户籍脱钩,户口登记接近实际。

——摘编自《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指出其演变趋势。
2024-01-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旨在说明(     
A.促进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趋势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C.有利于不同交通有序竞争D.中国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3000多年到1819世纪,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君主统治模型之下。君主统治模型有如下基本特征: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在法律上君主权力不受约束、君主实行家族继承制。在君主统治模型下,一个普通人被授予几乎无限的政治权力,但在君主统治模型下,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职业,从统计数字上看,君主的非正常死亡比例通常会达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王朝衰落时,这个比例甚至会高达50%。君主始终面临着控制官僚系统和武力系统的难题,面临继承人危机和统治能力不足危机,这导致帝国不可避免的衰落。

——摘编自《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材料二   1215年《大宪章》到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产生了政治革命与立宪政体。立宪君主制,国王不能随意征税或任意剥夺财产,大部分社会剩余成为生产部门投资。其不断累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和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了巨大军事能力。1816-1913年,英国几乎赢得了每一场跟其他主要国家之间的战争,取得了巨大优势。立宪政体能够最终胜出,不是它更符合道德或伦理,而是它最终发展出了更强军事能力。立宪政体约束了专断权力,社会政治权力逐渐向大众倾斜,工业革命后大众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这是现代民主兴起的根本逻辑。

——摘编自《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材料三   人类政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是常态。随着一次次冲突和大战,人类逐渐发明了一整套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安排,特别是二战后,这些制度安排包括国际协调机制、联合国、安理会等,但国与国发生冲突和战争的逻辑仍然存在。今天,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趋势变得愈发明显,就是经济和技术的全球融合,跟政治和宗教的全球分裂和紧张关系,两者冲突是目前世界格局一个决定性力量。由少数国家牵头创立超越国家的政治体,迫使其他民族国家加入其中,虽经济与技术力量的驱动,全球化持续推进,但未来的前进路线却是一个未知数。

——摘编自《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制的危机,结合所学明朝历史说明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并简评英国近代政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近代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
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
2023-03-06更新 | 253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互联网金融(ITFIN)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如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D.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8 . 有学者指出,在乡约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性是一贯的,但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该学者强调,清代(       
A.乡约稳定了社会秩序B.乡约失去了民间性
C.地方权力呈扩大趋势D.乡约行政职能增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年9月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材料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干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及实质,指出20世纪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
2023-09-21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为此,他提出“天子一位”“禄以代耕”,实际上就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众同等的地位,以表达君、臣、民在政治上的互相平等。顾炎武的主张(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