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80 道试题
1 . 下图是CCCP的掌舵者(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 Coro3 CopetckqhxCouwajmactyeckmx Pecmy6nmk,缩写CCCP,简称苏联)。这反映了他是
A.俄国突变的革命者B.苏联解体的责任人
C.苏联体制的改革家D.苏联建设的领导者
2021-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2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和信奉神农之言的许行一派辩论时,曾问他们“许子以铁耕乎?”这说明孟子时期
A.许子是个农民B.牛耕得到推广
C.已使用铁农具D.贫富差距加大
2021-07-1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学校不是希腊学校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罗马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学校教育中有用的东西,使之为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而非教育家。帝国时期,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这一时期,皇帝独裁,不允许臣民以辩才干预时政。培养雄辩家的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培养官吏。罗马学校延续了许多希腊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但这些科目无不赋予浓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算术用来训练人们在商业和贸易中精于计算;几何用来丈量土地和规划建筑设施等等。舞蹈、音乐等则成为副科或不予设置,被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学校”在罗马则从未设立过。

——摘编自季美《浅论古罗马与中国汉代的学校教育》

材料二   汉代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教育,官学自不待言,即使私学也要以儒典为讲授材料。儒经内容虽各有偏重之处,但均包含有伦理道德观念,贯穿着“德”的说教。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得到培养和训练,能够自觉地以伦理道德为准而行事,从而使封建统治秩序得到维护。汉武帝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办中央官学,并要求地方官员建立地方官学,正式开始了官方教育事业。同时对私学亦采取鼓励政策,使其成为官学的补充,这种做法为后代统治者所承袭,终汉一代官学与私学并行不悖。

——摘编自郝建平《汉代教育特点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教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罗马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汉代教育发展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追求和睦友好,向往“无讼”社会。首次明确提出“无讼”的是孔子。老子“无为”在诉讼上即归于“使民不争”。法家重刑,根本是为“无刑”也即“无讼”。“秦汉以降,司法官多奉行调处息讼原则”。至两宋调处制度化,明清则臻于完备。“明德息讼”官吏才会赢得好口碑,得到统治者赞赏。教化不成的兴讼之人、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等均会被视为“待罪之身”。明代建构了双重调解程序:先民间调解,民间调解不能解决时再行诉讼,里老调处是民事诉讼的法定必经程序;即便进入诉讼程序,司法官也优先调解。清代州县诉讼内调解具强制性,当事双方需“遵命和息”。清代还存在委托调解制度,即州县接到诉状,认为事微不值或事关亲族关系不便公开传讯,则将诉状转达乡保、族长调处。又因民事纠纷多发于乡里,乡保易闻真实,这种“半官方”的乡保调解,不但极常见且十分有效于纠纷解决。当然官府也必然同时严密监控和管理。

——摘编自张嘉军《古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我国古代民事调解机制形成发展的原因。
(2)请从“古为今用”出发,评价我国古代民事调解机制的当代价值。
5 . 福州船政局开办经费准提用“闽海关税”及“本省厘税”。大生纱厂初创,商股集资难,官方以纺纱机作价入股为其解决一半资金。这说明
A.国家资本助力近代工业B.政府全面推行重商政策
C.民族资本受到官府控制D.实业救国成为全民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45次组卷 | 7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新大陆”。但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长期广泛流传的观点最具可信度B.传统历史观点都会被新史料推翻
C.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最新考古成果D.历史研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已势不可挡。在中国.和平改革的思潮渐渐让位于共和革命的思潮,革命活动也在国内风起云涌,围绕共和革命这-中心,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在论战中走向深入。从外因的角度看,中国人民的“觉醒”主要缘于
A.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B.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
C.列强侵华的加剧及西学的传播D.近代民族工业的迅猛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20年代,超前消费成为美国民众消费的主流,其中信贷消费最高时占到了家庭总消费开支的46.1%,以致有人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就一直盼望能够在一件东西用坏之前就成为它的主人”。由此可知,当时的“信贷消费”
A.限制了消费潜力的增长B.缩小了社会贫富的差距
C.根本上提升了生活质量D.保证了经济的持久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