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府措施。中国的荒政可及于上古时期。相传大禹疏导九川,排洪治水,可算是已知最早的救荒活动。周文王以“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来教育太子武王,要懂得积蓄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从民间到官方有意识的消灾、减灾思想。官府委积备荒已成舆论,平籴法发展为“常平仓”。自汉朝建立常平仓始,到清朝的千余年间都实行这种仓储制度。

隋唐两宋,古代荒政日臻成熟。首先是委积仓储制度趋向多元。常平仓、社仓、义仓、广惠仓的创立与完善,大大丰富了古代荒政的内容。其次,救荒措施日趋完善。赈济、蠲免、调粟、仓储等方面并存,还有贷种、贷牛、葬死、募富民出钱粟等养恤、劝分、帮民等救荒措施。第三,荒政书的出现。南宋董煟写出历史上第一部记载救荒史事、综述救荒措施的荒政专书。

明清时期,重视荒政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除了常平仓等仓储制度以外,“重农说”、“赈济说”、“调粟说”等一整套系统的原始防范风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制度。民间百姓自筹资金组织“长寿会”,用宗族祠堂公产组织的“宗亲福利会”等民间自助互保组织应运而生。荒政制度更为完备,荒政书籍大量出现。

——摘编自张介明《我国古代对冲自然灾害风险的“荒政”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荒政推行的目的,并概括中国古代荒政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灾荒救助的意义。
2024-07-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 . 《大宪章》对于17世纪英国的意义,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什么,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什么。人们有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当他们意图进行改革时,如果他说那些新的东西以及似乎有理的措施只不过是简单的自古就有的真理而已,那就会容易得多,自由大宪章至少是与王权进行成功斗争的记载。据此可知,《大宪章》(     
A.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B.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C.契合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D.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2024-07-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市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3 . 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A.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B.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C.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D.司法审判受官员的随意支配
2024-07-08更新 | 113次组卷 | 29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黔南兴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5 . 日本有关于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的资料中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是(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使用
2024-05-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某一时期几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信息表。该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姓名曾任官职(部分)史书相关记载
庾亮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荆江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成帝少为舅氏(庾亮、庾冰)所制,不亲庶政。”
庾冰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又迁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诸军事,镇武昌。
桓温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领扬州牧,镇姑孰。“政自桓氏,祭则寡人。”
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宁益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姑孰。“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
A.“政出多门,权去公家”B.“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C.“强干弱枝,内外相制”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4-04-08更新 | 412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相当悠久,汉武帝时期已设有专门的外事机构——大鸿胪寺,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外务机构人员中已有专职翻译官。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汉代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汉朝对外贸易通道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商道交会,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去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0 . 据史料记载,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并在各处通商口岸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这表明,宋朝(     
A.海外贸易管理的规范化B.极重视征收海外贸易税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废弃D.鼓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2024-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