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历史小组准备开展“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活动,提供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四个重要

历史时期外交工作的资料。


   
选择以上照片中的一幅或多幅,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小组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工作成就展”撰写解说词。(包含解说主题、图片介绍、外交工作简评;要求表述清哳,史论结合。)
2 . 如表呈现的是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认识(     
时间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
“五四”后期陈独秀、李大钊基本上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政治运动”分开来谈,希望将五四运动提升到政治运动和社会革新运动的高度来认识。胡适使用“中国文艺复兴”来描述五四新文化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五四运动”明确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民族革命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国民党人把“五四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从193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以论证“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心;南京国民政府批判五四运动激起“游行”“集会”等“直接行动”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以此告诫当前的青年学生,限制他们干预政治。
A.反映出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B.取决于现实的政治与文化斗争的态势
C.表明至今没有形成权威性认知D.说明五四运动的真实面貌已难以辨认
2023-1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海宁州志稿》中记载的关于1840年前至1858年广州和上海生丝年出口量(单位:包)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广州上海
1840年前约89600
1845年67876433
1846年355415192
1851年240920631
1853年457758319
1858年*85970
A.传统观念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
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主要原料产地D.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
2023-10-11更新 | 396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1927年5月前后的中国形势示意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重心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
B.国民大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C.三政权并存意味国民革命存在失败隐患
D.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全国统一
2022-03-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包含顶效镇)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图所示为秦朝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秦朝
A.君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C.国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官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6 .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职成,旧官职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政府统治腐败,社会乱象
B.辛亥革命后,文明开化的习俗被社会完全接受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民国初期,新旧交替的社会百相
7 . 下图是全面抗战的思维导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武汉、徐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全民族抗战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C.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D.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2-07-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近代化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对这个历史进程作整体性的概括与总结,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考查视角解读
关于历史时机的问题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有利于工业化准备和开展的历史时机。
第一次出现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第二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第三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关于力度的问题对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实行结构性的变革与改建,是保证工业化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就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与改建应着眼于它的实效,而实效又取决于变革时的力度。凡提出的变革目标和变革所获得的广度、深度,速度,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其力度便是适度的和有效的。
关于合力的问题当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低水平时,自然不能为历史的运动提供必需的启动力与持续力,也就不能把握好历史的时机和力度。反之,情况则会完全不同。因此,采用多角度、多因素和较长时段的综合分析方法,了解各种历史力量或相互抵消、牵制,或相互补充、促进而形成的合力状况,应成为研究各国内向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出发点。

——据周友光《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考查视角,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