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A.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B.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C.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D.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73年,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长期繁荣,刺激了欠发达地区的劳工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萎缩,影响了国际人口迁移。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相关统计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以德国为例,1961年,德国(联邦德国)的外来人口(累计)不到68.62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1.2%;到1997年年底,德国的外国人口为730万,占德国总人口的9%。德国最大的移民集团是土耳其人,有197万,来自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移民有92万,意大利人有56万,希腊人有35万,波兰人有29万。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技术移民剧增,并呈膨胀之势。有人这样描述这一股移民潮:“哥伦比亚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古巴医生到南非;南非护士去英国和新西兰;新西兰博士后赴加拿大;加拿大科研人员到美国;法国金融交易员去英国,法国年轻科学家去美国;中国香港的工程师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印度信息技术专家前往德国和美国。”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及影响二战后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为“八山一水一分田”,1661—1840年,福建人口增加了近13倍,随之,福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众生存艰难被迫移居海外求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福建安溪一带都有民众参加,运动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民众被迫逃往海外。丁日昌在《为秘鲁在澳门、厦门等地拐骗华工出洋致总署函》中说:“此等承工华民,皆因兵燹之后,一时失业,受其引诱,其甘心愿往者,固无一二也。”尤其是十九世纪初期奴隶贸易废止后,华工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劳动力来源。1866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准予华人出洋承工,华工出国开始合法化。晚清福建华工出洋后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此外,部分华工流向美洲和马达加斯加等位于非洲的英法殖民地。华工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

       ——摘编自《晚清福建华工出国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由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欧洲国家开始发生周期性危机,社会极不稳定,至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运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感到失望,纷纷移民美国。西欧各国渐渐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的人口负担,达到医治贫困的目的,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移民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而同时期的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据1871—1892年的统计,美国来自欧洲的移民中,有23%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英国纺织厂的熟练技师塞缪尔·斯莱特1789年移民美国后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

       ——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福建华工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福建华工出国与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人口跨地区迁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64年,总理衙门发布咨文,外国人来华游历需申请由外国驻华公使或驻地方领事官签发并由中国地方官盖印的游历护照,并要求各地官府随时检验游历人员的护照,对出入境的游历人员作认真的统计。总理衙门此举旨在(     
A.提升政府涉外机构权力B.完善护照的制度体系
C.接轨国际惯例对等外交D.加强对在华洋人管理
2023-04-20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一中、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一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IMF的统计,2018年,人口高达63.9亿的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约为33.67万亿美元,人均不到5300美元而人口接近11亿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GDP高达51. 07万亿美元,人均已超4.7万美元。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掀起现代化建设浪潮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南北差距问题严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

——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

材料二

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

——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对秦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
8 . 下表所示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出版情况统计(部分)。据表可知(     
版次出版情况
第一版1848年2月问世于伦敦,印1000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文件,随后多次印刷
第二版1872年7月问世于德国莱比锡,该版本成为以后许多版本出版或翻译所依据的权威文本
第三版1883年8月由霍廷根—苏黎世瑞士出版社出版,印1万册,次年加印5000册
第四版1890年在伦敦问世,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之一出版
第五版1891年上半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次年刊载于伯尔尼《瑞士公民政治手册》
第六版1894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标题改为《共产主义宣言》,次年再版
A.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逐步实现
B.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统治地位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大
D.无产阶级开始作为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粤汉铁路全长约1100千米,湖南境内约占60%。民国学者林朝杰曾指出,湖南物产丰饶,然“因交通不便,物产无法输送,只有停滞一地,经济不能流通,故此湘省人民生活发生困难”。当粤汉铁路全线贯通之后,“湘省各地经济,则已渐成活跃,人民生活程度,已续渐提高,由此可见铁路交通与政治、经济之关系,粤汉铁路之完成,既为我国之一大之铁路交通线,而亦为湖南人之生命线”。

粤汉铁路历年分品类货物运输量表(单位:吨)

年份矿产品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工艺品合计
191676037818153424213379565
1921101010123841454415910516129523
1925738411628742802117630712146296
19311004754485253174120060690252534
19352181087291015527659258099371236
1938297899234619901721016422913985464

注:1925年仅统计到6月底,1938年台政府用品44.2万吨。

——摘编自张卫东《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49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数(单位:千米)

——摘编自头豹研究院《变局中把握时代机遇,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史及金融改革史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粤汉铁路成为“湖南人之生命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运输发展的基本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文官选任中,由中书门下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堂阙”,由吏部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部阙”。下表是北宋元祐与南宋绍兴初期的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统计,大致如下:
知州、通判堂阙、部阙数额对比
年代 通判
堂除阙部注阙堂除阙部注阙
元祐二年八月10411398
绍兴二年闰四月89276223
绍兴五年闰二月98274823
绍兴七年正月109618061
(按:括号内的数字,是该次分阙之前部注阙数。)
这表明,宋代(     
A.文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B.文官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C.文官选任权力发生异变D.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
2023-02-13更新 | 441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