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各战胜国围绕对战败国的处置、领土划分、赔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美国则试图通过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建立国际联盟。据此可知(     
A.纷争使得会议进展缓慢B.各方利益没有得到协调
C.美国成为巴黎和会主宰D.大国诉求基于本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在工业革命前夕,到赛马场观赛的群体主要是绅士和贵族,而工业革命期间则有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前来消费。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一些民俗运动如足球等,也渗透到上流社会并逐渐成为全民共同的体育休闲方式。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扩大了体育休闲的主体B.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C.促进了经营理念的革新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3 . 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中叶前,欧洲人不断美化中国,称中国是“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和“孔夫子的中国”。18世纪末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们认为,中国是“停滞衰败”、“东方专制”、“野蛮”的帝国,这种转变(     
A.是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B.根植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变动
C.是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D.源于欧洲对中国变革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下图可知,英国(     

A.煤炭生产已经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B.煤炭产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相关联
C.煤炭产量增加推动工厂制度的发展D.化石能源发展助推了蒸汽机的改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中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录》,客观评价东西方文化,此书反响强烈。上述材料表明(     
A.西方物质文明渐趋衰落B.社会各界对西方认识趋于理性
C.时代变迁促进思想转变D.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全球仍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和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洋洲,在整体上延续着此前漫长时期的状态。即便西欧,也是更多地保留着‘中世纪’的状态。”因此将该时期视为是一个更接近“古代”而不是“现代”的过渡阶段。该学者强调(     
A.需重新审视地理大发现的作用B.历史时期的划分难以形成定论
C.中世纪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深远D.需转换视角再认识该时期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中叶以前,东南山区修建了一批堰坝蓄水灌溉。到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这反映了当地(     
A.高产作物的引进B.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
C.朝贡贸易的繁荣D.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2024-05-26更新 | 583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从1950年到1980年,拉美各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生产自己的产品、构建自主工业体系,以期摆脱供应链末端的不利地位。拉美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3%,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相继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材料说明拉美国家
A.建立了完整工业体至B.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
C.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D.摆脱了国际贸易依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苏美尔人国家驿站建立初期,一座驿站大约每月仅有不到十位旅客停留。到了国家鼎盛时期,驿站规模扩大,每座驿站的接待人数达到了日均十余人,并且会根据旅客的身份官职提供啤酒、面包、肉类等丰富的补给品。苏美尔驿站的发展(     
A.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变动B.以满足商业贸易需求为目的
C.完善了国家的服务体系D.服务于帝国版图扩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