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清王朝曾将西餐刀叉视为“野蛮杀伐”的饮食符号,认为吃西餐的洋人“未开化”,而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在颐和园设宴招待各国公使夫人时,宴会食物“全是中国式的,但是也预备了刀叉供来宾随意使用”。上述变化反映了当时(     
A.清朝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B.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发生动摇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2 . 1956年,《人民日报》报载:“目前根据工业、交通、建筑、地质和劳动等18个部统计,到今年年底止,工人技术学校将达到232所,在校学生将达到13万人。其中包括20种专业,一百几十种工种。”由此可知当时(     
A.工业化建设迫切需求人才B.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C.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 《唐律疏议·断狱》载:“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总不得过二百,杖罪以下不得过所犯之数。拷满不承,取保防之”,还强调对老、少、废、疾者禁止使用刑讯。这反映出唐律(     
A.旨在维护伦理纲常B.蕴含礼法结合思想
C.渗透尊卑亲疏原则D.具有宽仁慎刑特征
4 . 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古代大量建筑、日常生活用品、雕刻、绘画重见天日,人们看到了带有英雄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于是,一股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潮在法国掀起。这类艺术(     
A.追求理性和艺术形式的完整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C.注重细节刻画,表现社会现实D.手法夸张,极力表现自我
2023-01-26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对“大众”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与五四时期相比,“大众”的内涵被进一步细化和分化,随着时代的变换有了阶级的内在规定性,显示出“大众”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主体兴起初期的混沌状态。这一转变是由于(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C.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变化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2023-01-26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表内容是近代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出(     
人物观点著作
康有为承认竞争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欧洲各国时时处于竞争中,所以,物质发达。中国要想在生存竞争中立足、获胜,必须以物质为基础《物质救国论》
梁启超此义一明,于是人人不敢不自勉为强者、为优者,然后可以立于此物竞天择之界。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鹄以进《梁启超文集.政论》
邹容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军》

A.进化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进化论思想影响日益广泛D.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2023-01-2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唐会要》规定:“伎术官(宫廷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申唯得本司选转,不得外叙。”神功元年(697年)敕:“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这些规定(     
A.体现出唐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限制B.有利于唐代科技的规范有序发展
C.顺应了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后备科技人才力量的补充
2023-01-2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481年,达·芬奇创作的《三博士来朝》在整体上以建筑最低端为画面的上下分界线,其上下部分非常符合黄金比例的构图美学。这反映了(     
A.达·芬奇全新的科学艺术理念B.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画面结构
C.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D.理性主义对宗教观念的冲击
2023-01-2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秦汉之前,土地买卖主要在贵族之间进行,平民之间的土地买卖并不普遍。而到汉代,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土地买卖中来,贵族官僚所交易的地块较大,而平民百姓进行的多是小块土地的买卖。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崛起B.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国家财政收入面临困境
2023-01-26更新 | 44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物形象比起西方器物更能直观、多维度地反映一定时期中国人看待西方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下表内容为20世纪初期部分作品中所反映的西方人物形象。

书名作者对西方人物的态度
《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视西方硕学鸿儒为中国人学习的典范重点,通过对西方名人的崇尚和敬仰之情,寄托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对于西方人物基本上还原本来面目居多
《孽海花》曾朴对于西方人物形象的描写呈现英雄的倾向
《黄绣球》颐琐采用仰视的角度书写小说中的西方人物形象,以西方女杰为视点

——摘编自邹小娟《190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注:材料出处中的“1900年代”应写为“20世纪初”,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