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 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 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 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 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 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 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 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克罗斯比探讨了 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 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 感,而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总计 42.3万人,远远少于这个国家在10个月之内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数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一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


(3)1918-1919年大流感起源于哪个国家?克罗斯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

材料四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 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 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 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 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4)《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你 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
3 . 【日本侵略战争】

材料一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摘编自刘德斌等《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投入大量物资和人力,国力虽持续消耗却无和谈之迹象,加上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得日本在国际上日渐孤立。后来美国、英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争物资的输入,美国等国提出恢复贸易的条件为日本从中国撤军。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发动战争与撤兵之间选择了前者,并计划夺取亚洲的欧美殖民地。194112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9411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背景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城市繁荣,文化充分发展,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rinascere”,意思是再生、复兴。托斯卡纳以其独特面貌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背景,将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在15世纪时达到全盛。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彼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了“尘世”,借“复兴”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烦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时期正是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众多学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李建珊等《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具备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
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
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攫取了大量财富,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

——摘编自张家唐《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拉美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里治”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控制、管理民众与基层地区的制度性安排,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人力与物力资源,建立并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秦朝,县下置乡、亭、里为基层政权组织,乡和里为行政机构,亭专司治安。汉代将全部国民编入国家户籍,所有国民都具有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的法定义务。借助“编户齐民”制度,两汉设什伍组织,里魁掌一百户,什、伍长,各主十家、五家,征收赋税徭役和户口管理是里长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秦汉时期,“三老制”也被承继下来,汉代时细化了三老的选任资格、职责、待遇等要求,选择道德高尚的老人担任“三老”之职,统治者还会派遣谒者赏赐布匹或亲自召见三老。

——摘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材料二   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源于国家层面的重视,形成了制度化的政策措施,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民间力量对社会救济的积极参与。宋代商人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救助,灾荒之时减价出粜米谷或无偿赈济,对贫困无力者宽免逋欠,捐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对同业伙友进行救济等形式,成为宋代社会救济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

——摘编自冯芸等《宋代商人与社会慈善救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人积极参与社会救济的原因。
2023-0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都城长安,以其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以及“百千家似国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整齐规划,显示出盛唐时期国家的强盛及威严。但另一方面,严格的坊市制度以及“六街鼓歌行人绝,九街茫茫空有月”的景象又透出一丝暗淡;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脱出权势的控制,人们生活在一个外表规矩有方而内在封闭的城市环境中,交换被限制在有明确时间和空间规定的市内。

在北宋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往神圣的御街两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威严的宫城正门宣德楼前各街巷,各色店铺几乎是无所不...封城内“州桥夜市”的各类小吃“直至三更”。东角楼附近的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在它的附近货卖、娱乐活动不绝,仅大小勾栏有五十余座,最大的“可容数千人”,故“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编自吴晓亮《宋代经济史研究》

材料二   我国自晚唐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取得政权之后,便先后以北京为都城(辽朝建为陪都,金朝、元朝建为国都)。而明代却和这些王朝相反.元朝虽然灭亡,然而有生力量并未被消灭,其后裔依然存在且较强大,加强北方的防御实为明朝当时不可忽视的急务。明成祖即位决定迁都北京后,开始有计划地营建北京城,营建工作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历时14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完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摘编自庄林德等编著《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都长安和宋都开封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
2023-02-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力,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威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蒙•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 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科度、牲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拉运动。
2023-02-09更新 | 804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