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图示为近代黑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殖民扩张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019-04-11更新 | 441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6-11-18更新 | 5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下列图示描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见下图)。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冲击”“反应”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阐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否定、修改或补充,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0字左右)。
4 . 下面是中西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都体现了三权分立,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
B.都体现了分权制衡,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都体现了民主政体,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贸易

时间

概况

1501

第一批非洲奴隶由西班牙人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

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逐步获取奴隶贸易主导国地位的条件和废除奴隶贸易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小三角()贸易图示


注:19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流入英属印度年平均600万两左右。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三角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对于殖民主义历来存在尖锐的观点上的对立,有的西方文人歌颂它,说它是到东方传播文明,开化野蛮人,为东方人民造福。我国学术界出于政治上对侵略者的痛恨,在很长时期中,对它是以简单的否定代替科学分析。近年来有了变化。较多人认为它对东方具有“双重历史使命”。

——郑家馨《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16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殖民扩张主要手段的变化,概括西方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特点。


——摘编自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中提取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今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观察材料二所给图示,指出本时段(1850—1929),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10-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803次组卷 | 28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发展的进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我国(     
A.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逐步增强B.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C.逐步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10 . 下图是某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列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A.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B.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
C.从非洲向中东产油国迁移D.从较发达向不发达及新开发地区迁移
2023-07-27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