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他的作品(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艺术家、高利贷者、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和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阶级和职业的人。

——摘编自吴泽义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品”的名称及作者。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孟德斯鸠的主张。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农民因为工人的贫困而变得贫困;同时,工人也因为农民的贫困而生活困苦。这两类人都没有钱去购买对方的产品,因此我们也就同时在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美国富足生活中的贫困(1932年)>》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深切爱戴。据说,当时(20世纪30年代)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立的新模式是什么?

3 . 地方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分析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当时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材料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以下西汉和宋代官定“经”的范围:

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孟与荀子分别被视为“逆时之士”和“顺时之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和宋代的经学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系统概括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有人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渡江夺胜利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渡江夺胜利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渡江夺胜利
D.渡江夺胜利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