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程度已近似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仁爱学说、墨家的兼爱学说,是解决现代化社会伦理问题所急需的。汤因比意在强调(     
A.人类已彻底征服自然B.加强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C.西方文明正走向衰弱D.中华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2 . 公元3-5世纪,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腹地的持续迁移彻底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但这一时期,也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及奴隶起义连续地、反复地上演的时期。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是罗马灭亡决定性因素B.揭开了西欧封建化序幕
C.催化了西欧政局的变动D.以吸收罗马文化为目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20世纪世界的一件大事。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当天的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这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一次完结性的事件。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为整个民族恢复自信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于香港而言,这一时刻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是新的政治身份与宪制秩序的奠基。

——摘编自田飞龙《“一国两制”的渊源、制度与文明内涵—以香港实践为例》

材料二   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接口”日益增多、与内地在贸易链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人、财、物全产业要素跨境流动变得更加通畅、便捷,让港澳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得以持续保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国家构建海内外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桥头堡作用。

——摘编自常柏《“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向新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内涵并概述香港回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在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措施及其价值。
4 . 出土的秦简显示,秦代先由朝廷职掌手工业的官署统一制作各种度量衡标准器,并将其颁发给各地的郡县官署,再由地方官署根据标准器组织制造实用的计量器具。同时,据各地出土的秦量、秦权等实测结果,各地计量器具的误差最大值还不到1%。这表明秦代(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场统一B.度量衡制得到严格执行
C.手工业生产服务于百姓生活D.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5 . 1947年12月 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指出“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这反映了(     
A.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C.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主动D.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成熟
2024-01-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处于红山文化晚期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修筑的40多个方形积石墓。其中,大型积石墓随葬玉龙、玉龟、玉鸟等动物形玉器和玉璧、玉玦、玉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还随葬玉人,而中小型积石墓几乎没有随葬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晚期(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手工制作技术先进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2024-0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B.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D.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8 . 1898年8月4日出版的《时务日报》第一版,右面1/3版面为报头、各地代派处和本日目录,目录分上谕、电报、论说、本埠新闻、外埠新闻、各国新闻、专件和答问等。据此可知,该报(     
A.促进了信息交流B.旨在传播革命思想C.是中国第一份报纸D.使出版业走向繁荣
9 . 1945年以后,西欧国家开始建设一个新秩序,使其在能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社会免于资本主义毁灭性的后果。就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鲁杰讲的那样,战后的决策者运用政权对市场施加更广泛和更直接的控制。这说明二战后西欧国家
A.盛行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经济取得高速发展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指出,一个人在自我实现的时候,也应充分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个人在充分尊重个体人格的基础上,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目的。这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B.“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C.“兼爱”的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