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都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城市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经济与人们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的主体们(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不断地逐利的意识并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大胆积极地消费,而这种享受生活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也正是15、16世纪以来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事实上,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城市化率之高与其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的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而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更是起了先锋的作用,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甚至消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英国对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外来移民逐渐增多,所以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大量的外来移民,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移民至大城市,尤其是伦敦。……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摘编自《英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并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 . 某学者称,“外人兴业时期(1895~1902年)……卧榻之侧他人酣睡之声既起。中国商人亦渐悟利权之不可放弃,有起而集股开厂者矣。光绪二十年(1894年)官督商办时期所提倡不起之工业奋斗精神,至是受外人之猛击而醒”。这可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掀起中国近代化浪潮B.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条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D.维新变法思潮兴起的原因
2022-07-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活动变化的背景;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7 . 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格。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40560031510
1912-1919600多13000751625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
(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3)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背景。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它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第二次飞跃的实质是什么?

2018-08-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