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说明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摘编自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摘编自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摘编自《苏州府风俗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3-1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材料一   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私有财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并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主要法典。

拿破仑任命的4个法典起草委员都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家,他们更多地从法官和律师的角度看待民法典,注重民法典的实际效用。法典以经验为基础,没有过多的抽象概念,措施简洁、明确,言语通俗易懂。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自由裁量余地不大。

——何勤华、周伟文、李秀清、张寿民编著《外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罗马法经过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西欧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

——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编纂特点,分析其编纂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分析影响近代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的主要因素。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三


主题:新兴力量崛起
   

材料四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材料五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


(1)请把材料一A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列举美国实施“冷战”的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6)根据材料三,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对世界格后什么影响?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7)根据材料四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8)根据材料五,指出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10-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伴随着大国之间的博弈,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几番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在华约解体的情况下,为了削弱欧盟的影响,将欧洲牢牢拉住,美国不仅没有削弱北约的军事功能,反而加强对北约的领导,并把俄罗斯作为新的潜在对手,竭力推行北约东扩战略。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欧地区的矛盾,如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给北约东扩提供了时机。对中东欧国家而言,加入北约似乎就是获得了保护伞。北约东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1999年先后五次东扩,将战线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乌边境。

——摘编自李勇慧《俄乌冲突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学者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推行北约东扩战略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原因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它与周以来的宗法分封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秦朝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8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超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 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 1910 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

——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023-08-12更新 | 121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