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30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事件
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1946年世界银行开始运行
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
A.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B.和平发展的潮流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国际秩序的重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020年

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年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

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

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中后期西欧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源自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清政府
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
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
1861年,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闭关锁国政策渐被打破B.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化
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D.近代外交意识逐步增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公元 400-1000 年公元 1001-1500 年公元 1500-1840 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70%56%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两项,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6 . 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
……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规纺纱机
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英国议会推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国内外大事年表(部分)

1947年3月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
1947年6月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49年5月、10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材料二   “继这些和约(1945年)之后是东西方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和。这种不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崩溃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的巨大的权力真空予以解释。这些真空要求对权力关系进行某些根本性的再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后“东西方之间”“不和”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在这种情势下采取的外交举措。
2020-05-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

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1-1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历史脉络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历史时序感的重要手段。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该放在1980年的是
①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②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