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共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的新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与大趋势:冷战取代了世界大战并最后终结,在和平环境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发展与改革、非殖民化进程加快,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成整体.

——徐蓝《高中统编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现代史内容解读(下)》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材料中提到的一个新变化,附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7-17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艺术类)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687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
18世纪80年代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新古典主义美术
1815年以后欧洲出现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183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
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归纳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必须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大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科书

材料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年10月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


材料三  从1978 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 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

——节选于《改革开放30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8-1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成就
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教会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教会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人们必须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材料三 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四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今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五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如果说自然树立了某种权威,那就是父权;可是父权有它的限度,在自然状态中,只要儿女一能自立,父权即行结束。其他任何权威,全都来自一种异于自然的来源。只要仔细考察,总归会给任何一种权威追溯到两个来源之一:或是出于垄断权威的人的实力和暴力,或者是由于服从权威的人们根据他们与被他们授予权威的人之间所订立或假定的一种契约,表示同意。
──狄德罗《百科全书》
(1)材料二反映了中世纪思想文化领域怎样的现象?
(2)概要列出材料五倡导的思想主张,并且据此推测狄德罗的文化身份。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程。
2016-10-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为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宋代之前,往往以政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兼美者则不常见。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
——摘编自《语文读本必修4》
材料三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一部分官僚推行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如招商局、电报局等。这些企业是要用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管理的,出身于科举的举人秀才对这些东西十分陌生,无法胜任工作。西方的学校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它们有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门学科齐全,这显然比我们的科举制度优越。
——摘自百度网
请回答:
(1)唐代选官标准反映了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的观点,举例说明宋代“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的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回顾中国的法制历史可以更好地推进社会士义法治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己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庐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借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以下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需求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论。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法制观点。纺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法制创新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