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在西亚、北非,希腊语得以推广与传播,希腊样式的城市出现了70多个。在这一时期,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经历碰撞与融合,直到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度融合。这说明(     
A.帝国扩张促进文化的交流B.亚历山大奉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文献主要记录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文献逐渐演变出财物买卖凭证,租赁契约,财物收据等多种法律文献。这一变化反映出两河流域(     
A.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开放包容
C.居民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D.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
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6 . 唐中后期,刘崇望及其兄弟四人登进士第,其“昆第四人同幕府,世以为才”的美谈广为流传;北宋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文章擅天下”,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为后世所景仰。这反映了(     
A.科举入仕成为风尚B.选官被舆论操纵C.世家大族垄断官途D.贵族政治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二战期间,各国动画片纷纷致力于表现战争题材,其中美国的战争题材动画片以其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而在世界各国中独树一帜。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画片分类表(单位:部)。据此可知,这些美国动画片的制作(     
内容1942 年1943 年1944年1945年
对内直接参与战争(戴舞士气、鼓励参军、保家卫国等)43573415
间接支援战争(宣传购买战争债券、鼓励国民积极纳税、开展农业生产等)39452822
对外抨击敌人193473
联合盟友2162
A.积极配合美国政府战争政策
B.表明美国反法西斯宣传方式的丰富多样
C.加速美国文化产业称霸世界
D.有效激发了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热情
8 . 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迁往拉美的多是在农村破产逃生的人。由此可知(     
A.经济发展决定人口流动方向B.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美洲各国的移民政策有差异D.劳动者素质差异影响人口流动
10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要想劝日耳曼游牧者去耕种土地和等待一年的收成,那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作者意在说明(     
A.游牧民族的迁徙阻碍农耕文明发展B.外来民族的入侵影响中西历史走向
C.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导致尚武文化D.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社会制度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