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竞考制在法国犹如从天而降,几乎无人阐述其来源。其实,稍加追究,便可以搜寻到法国竞考来源的蛛丝马迹。利玛窦等是最早直接接触中国的西方人。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与崇拜,引发了西方的“中国热”。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在中国只有经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够任职政府官员。这是中国长期保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原因。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科举制度时说,“关于人的思想,不能想象有比中国更好的统治手段,在那里,一切权力掌握在由极其严格考试录取的成员所构成的官僚体系手中”,“中国是一个奖励德行和鼓励才能的国家,诚实与贫穷的农民可以成为官员”。从一些文件和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法国竞考制度诞生的直接来源。竞考制诞生并且普及后,法国大学招生“不分门第,不问资产,不计较学历资格,知识水平是入学的唯一条件,而考试是衡量知识的唯一尺度”。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评利玛窦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观点,说明科举制与法国竞考制、大学招生制度变革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法律原则及内容,连并司法制度等,都是承继自《开皇律》。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典。“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朝以礼立法,相对于秦商鞅严苛立法,唐朝立法侧重于教化民众,立法相对宽松。同时礼教的精神也处处体现在唐律中,比如:在诉讼中明确禁止以下诉上,审判中减免拷讯等手段。

——摘编自郑显文《唐代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及其实践价值》

材料二   明太祖提出了“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乱世需用重典”的思想,并沿用了唐宋时期的律令模式,制定了以《唐律》为蓝本的明初律法。《大明令》和《大明律》,分别从国家政令和刑罚律典两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约束和规范;其中作为国家“政典”的《大明令》更是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并成为明代数百年治国的基本章程。

——摘编自《<大明令>与明代的律令体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法律与明朝法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令》《大明律》的史学价值。
3 . 朱熹认为:“大抵今日之患,又却在于主兵(指禁军)之员多。朝廷虽知其无用,姑存其名。日费国家之财,不可胜计……若更不变而通之,则其害未艾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朱熹主张(     
A.扩大地方兵权B.增加军费开支C.存天理灭人欲D.健全中央机构
4 . 春秋早期,对于出身于士的将相,国君仍给予相应的采邑。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给予他们的不再是采邑,而是俸禄,并因此建立了相应的上计考核制度。上述变化(     
A.瓦解了旧贵族的政治势力B.强化了君主的统治权威
C.提高了新兴地主政治地位D.导致宗法分封制度崩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年社会新闻节选

1月

位于黄浦滩3号的上海总会大楼落成,该大楼由怡和洋行、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等联合投资

2月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立宪派喉舌《国风报》在上海创刊

3月

武术家霍元甲的学生陈公哲等在精武体操学校的基础上组成精武体育会

4月

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该铁路由法国将越南铁路延伸修入中国境内而成;长沙因米价上涨,四处发生抢米事件

5月

湖北武穴饥民连日抢劫米店;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曹娥段开工,该铁路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建

6月

霍元甲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

7月

山东莱阳县爆发抗捐抗税斗争,数万农民暴动;日、俄两国签订了第二次《日俄协定》,联手侵夺“满洲”利益

8月

江浙安徽大雨成灾

9月

安徽北数府,连年灾性,民情困苦,饥民聚众起事

10月

清政府资政院正式成立;江浙资产阶级捐资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大型报纸《民立报》;中国第1届全运会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会场举行

11月

孙中山在槟榔屿密议大计;美、英、德、法组成银行团,两次向清廷贷款1600万英镑;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

12月

立宪派人士发起的,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继续不息,群情激烈
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围绕1910年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根据)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5年,北京丰台区新发地村的菜农们为了给自家蔬菜找销路,纷纷在村口的路边摆摊卖菜。随着各地的菜贩子云集,1988年15位菜农用几条铁丝网作围墙,几辆三轮板床作货架,建起了“新发地农贸市场”。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农业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善B.国家加大了农村经济的改革
C.农业生产集体化进一步加强D.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开始扩大
2023-11-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12本党员干部必读书目,除《共产党宣言》等之前即是必读书目外,新增了《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上、下册),上册有关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下册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问题。中国共产党意在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促进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为建立联合政府做准备D.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
2023-11-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民国初年,除关税、盐税外,北洋政府实际上仅能直接收取人民少量税钱,而纳税大部皆为各省区当局就近截取而不交至北京。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人民纳税负担减轻B.临时约法遭到严重破坏
C.中央政府较为弱势D.国家财政的半殖民地化
9 .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2023-11-11更新 | 97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第一盏电灯(1879年)和第一家电厂(1882年)都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引进和修建的。因为当时的技术问题以及供电设施的不完善,电灯的照明并不稳定,出现了时亮时灭的情况,而且当时高昂的电费让人难以承受,最终发电厂走向了倒闭。民国初期,全国各地修建了多座电厂,然而,这些电厂仅仅是为一些重要的大城市进行供电,那些普通中小型城市以及一些山村依然要靠传统的煤油灯来照亮生活。

——摘编自李长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截至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投资达到10189亿元。通过改革,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5712万千瓦、1.1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2亿千瓦、7.6万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3854倍和653倍。如今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球最大火力发电厂、全球第一的电源装机总规模等等。随着中国的电力工业体系成为国际标准,国家电网已在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希腊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资产,并全部实现盈利。

——摘编自《中国电力奇迹:从筚路蓝缕到世界第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的意义。
2023-11-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