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植物学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葡萄牙人率先在亚洲展开植物学和医学研究;17世纪的初期自然科学从以“机械哲学”为主导思想进入到“实验科学”阶段,植物学也从描述为主转到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18世纪,植物学是备受欧洲大国重视的实用性学科。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往往对其国家的贸易和商业利益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隆达·施宾格《植物与帝国》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掌握前沿的植物学知识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价值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目的。尽管杰斐逊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实验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部分植物被成功引种和推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早期农业的多样化经营,丰富了家庭及农业生产。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试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植物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杰斐逊植物引种试验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3 . [近代中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一1870年,英国枢密令正式将公开竞争考试纳入英国文官系统的选拔机制,这被视为考试制度确立的里程碑。该枢密令明确要求所有要进入文官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考试委员会举行的考试,然后经过实习考验并获得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对于例外的情况,如日常进行体力工作和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级工作人员,或者外交部和涉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则不需要参加公开竞争考试。枢密令要求财政部及各部门领导协助文官事务委员会制定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强调实习的重要性。1870年枢密令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地位,并将考试细化为两个等级:高等级考试和低等级考试。他们对应不同的职位,参照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这样的区别对待,并未将考试引向极端,而是很合理地运用了考试这种方式。1870年枢密令颁布后,这种更为客观、更能体现候选人任职能力的选拔方式,最终取代了主观性极强的赐官制和政党分肥制。

——摘编自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理性化》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在任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主持颁布了几部有关文官考试法律的单行法律文本,典型的如《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草案)》(1912年3月)与《文官考试令(草案)》(1912年3月)等。这些文本同《临时约法》一起初步构成了一个由宪法、考试行政组织法与考试基本法组成的、效力层次区分清晰的考试法律体系。考试机关是考试权的组织载体,相关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考试权的实现。《临时约法》存续期间,涉及考试行政机.关组织安排的主要法律文本是《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草案)》。作为一部行政组织法,文本中对考试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均予以规定,其中职权与组织构架是其核心。就某种程度而言,此时的考试行政组织尚未完全独立。

——摘编自冯子轩《从宪法文本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考试制度的异同,并分析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认识。
4 . 【新中国工业发展】

材料   19511956年中国参加的部分国际展览会概况

时间地点概况
1951布拉格国际博览会中国的展品受到了观众的特别重视与欢迎。馆内正面大照壁以天安门为背景,穹窿高翔着白色的和平鸽群,左面矗立着工厂烟筒。关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文化教育、民族团结、国际友谊等图片悬挂于四壁。
1953印度尼西亚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共占地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馆、农业馆三座,参观人数达50万以上
1955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不仅展览的丝织品深受欢迎,放映的多部精彩的电影也吸引了无数观众,如《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新中国的诞生》《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钢铁战士》等。
1956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出了1432种展品,包括各种矿产品、机器、丝绸、茶叶和传统出口物资以及手工艺品。法媒报道:中国馆是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最美观的展览馆,我们希望建立中法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参加国际博览会的背景,并谈谈其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2022-10-16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些对付疫情的方法与措施值得了解与借鉴。比如对付麻风的方法是隔离,早期是将患者驱逐出境(乡镇),近代以来是建立麻风病院……急性和大规模传染病突发时采取强制性封户或者封城,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也有感染的患者和家庭在家自我封闭;或者是建立专门时疫医院,集中接待传染患者,专门治疗,并与医院其他患者隔离……18世纪前后人痘接种法传到欧洲,1796年英国人疸接种师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成为有效对付天花的无害疫苗,但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此疫苗的作用与重大意义,英国议会立法强制推行接种疫苗……20世纪之前危害社会与人群的斑疹伤寒、白喉等传染病得到控制。

——摘编自高晞《世界历史上的疫情与应对》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于1948年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自建立以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快速成长,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方面,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既面向全体国民,自然也就无法忽视女性,于是不得不在其体系中逐渐改善针对女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挑起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女性得到进一步解放。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源于女权运动,当然它也推动了女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汪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历史上对付疫情的主要方法或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建立和发展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干预卫生防疫的主要认识。
2022-12-20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里说道:“《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因此,对《宣言》内容的补充或是进一步的说明,则只能通过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了。同时他们也说道:“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整的,因为这一批判到1847年就停止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他们会依据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丰富。最直接的体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于1872年、1882年、1883年、1888年、1890年、1892年、1893年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

——摘编自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认识表述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的崩溃了。

材料二:科举制的发展终究是不可遏制的。唐朝越到中后期,越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员。从朝廷到民间都认可了科举制的正途地位……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过于复杂,早已溢出官员选拔这一层面。它带来的利弊得失很难衡量,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发生了这样一场巨大变革,将中国政治文化史齐腰而斩,分裂为面具迥异的两段。

——据押沙龙《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官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发展不可遏制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是土著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新型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西班牙殖民者和移民在与土著文化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或好意万意地表现出了某种亲和性。这大大推动了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新型文化的形成。而新型文化的发展又得益于市镇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的发展和天主教会的务力。市镇构成了吸引、传播欧洲文化的中心和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的中心。经济的发展为新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天主教会传教士积极移植西班牙文化,开办学校设立图书馆,引进印刷机,传播欧洲文化。他们又对土著历史和文化、习俗、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为继承拉丁美洲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特殊贡献,因此,可以说他们是新兴文化发展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穆斯林建筑风格(亦称穆德哈尔风格)、中国建筑材料非洲音乐舞蹈、荷兰的哲学思想、意大利的绘画、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文学、美国的政治思想和独立意识等,丰富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摘编自《拉丁美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新型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2-07-14更新 | 671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9月起点备考卷(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经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的科目,汉隋之间明经科已出现,而唐代的明经科地位仅次于秀才,出身资格比进士、明法还高,而且成为取士人数最多的科目,是唐代中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明经之别,又分为明两经、三经、五经等。具体的考试办法主要是帖经和策问。唐初,进士仅试时务策五道,后来,又加了帖经、试杂文。在重视文学的社会氛围中,进士科的声望不断提高,不少进士及第者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这更是吸引士人热衷于进士科举,竞争激烈。宋元明清时期,朝廷从多方面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度。但由于八股形式导致思想僵化和愚昧落后,终于使科举走向了历史的边缘。清朝末年,在“兴学校,废科举”的舆论压力下,清廷于1905年七月宣布停止科举。

一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等

材料二   从 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行政事务日益繁杂,英国文官制度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完善。二战后,英国原有的文官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68 年,英国政府又修改了录用文官的原则,避免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并采取以口试为主的新方式,考试内容带有综合考查的性质,同时扩大录用范围,广招社会贤士。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自1855 年成立之后,文官委员会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二战后,在文官委员会下设两常设机构,一是考选委员会,负责主持合格考试和品能测试;二是决选委员会,由高级文官、工商业界人士、公务员工会代表及大学教授四种名单分别选择组成,负责主持口试和面试,即终选考试。

一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地位日渐突出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