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河内太守王温舒在任时拘捕处刑郡中豪强,“至流血十余里”。他还很不满意,认为没有使邻郡的地方都这样做,刚好春天到了,他顿足长叹道:“如果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就可以实现我的计划了!”材料反映出(     
A.施政方针有悖人本思想B.农耕文化影响法律实践
C.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D.东汉官僚考核存在局限
2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临有江夏”,提到了“夏水”,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王沿夏,将欲入鄢”中的“夏”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3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都城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印染、造纸产业,这些水污染会引发瘟疫蔓延、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隋朝之前,古人处理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以就地掩埋为主,慢慢的才开始有专人处理。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

《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初年,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工业污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先是明令“内金水河两岸,即创置短墙遮护,不许放入浊污河水”,后又通过开小池和置斗门的方式来控制水练、过滤污水,同时还开凿了退水沟渠,将染院产生的废污水泄至宫城外的城壕中,以此减少对城内水域的直接污染。宋代政府还把对河渠的治理养护纳入到官员的考核目标中。宋代政府对环境、水源卫生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无论日方如何辩解,都改变不了未来30年日本将把上百万吨的核污染水持续向太平洋排放的现实,都改变不了排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风险的事实。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加强城市工业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记载:禹踏遍九州,开山导川,治平水土;“禹迹”所到之处,文明之光普照,宜居宜耕,物产丰富;禹像圣王一样统治九州,四方朝服纳贡。据此可知,《禹贡》的记载(     
A.表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B.体现出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C.反映出春秋列国对自然的改造D.彰显了周人地理知识的渊博
6 . 据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姑苏志》记载,苏州府所属各州县的市镇十分稠密。吴县有六镇一市,长州县有三镇五市,昆山县有五镇四市,常熟县有五镇九市。吴江县有四镇三市,嘉定县有八镇九市。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苏州地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C.区域间有不同的市场需求D.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7 .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明清时期江南市镶蓬勃发展,缔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业绩,成为前近代的一抹亮色。

材料一   南浔镇历史悠久,兴起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位于太湖东南,由湖州一平望运河穿越而过.正好处在湖、嘉、苏三府交界处的桑蚕丝织业中心地带。此地生产优质丝绸一辑里湖丝,使它成为湖丝集散与贸易中心,其经济地位和经济总量是其他府县无法比拟的。

材料二   如表为明末清初湖州市沈氏《沈氏农书》反映的农业经营


《吴江县志》记载,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逯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清朝《黄渡镇续志》记载道光之际,里中所产土布,衣被七闽者……本镇商人孙时杰创议自牧自运嗣是土布自运福建之路以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浔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市镇蓬勃发展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汉志》中有关水道流经行政区域的相关记载,这证明了汉朝实行(     
水道名流经的行政区域
狼汤渠河南郡、陈留郡、淮阳国
颖水颍川郡、汝南郡、淮阳国、沛郡
淮水南阳郡、江夏郡汝南郡、六安国、沛郡、九江郡、临淮郡、泗水国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推恩令”D.三公九卿制
2023-1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东西方商业伦理】

材料   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对天地的敬畏,发展成为每个具有仁义道德的人都要有一种使命感,都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道家提倡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应该像水那样“善利万物”。佛教认为慈悲为万善之基、众德之藏。明清商书中常有教导从商者要有救困扶危,济弱扶贫的社会责任感,要广施仁义,留善名于世间的内容。明清各地方志及商人族谱有大量的资料记载,很多商人在从贾致富后,将资金投向家乡或经商所在地的公益事业。他们“急公趋义,或输边储,或建官廨,或筑城隍,或赈饥恤难,或学田、道路、山桥、水堰之属”。

犹太人经商绝不仅仅在于赚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基督教的主张并不只是关于一个民族和某个人幸福,而是倡导全人类的幸福。中世纪的神学家和道德家认为商人要想消除自己的罪恶,消除金钱的罪恶,只有把这种利润用于救助他人,接济贫困。西方人同时认为慈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善积德,更是一种“公共义务”。犹太人谚语“如果赚的钱都揣进自己的腰包,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富翁。”犹太商人有这样的思想:除非你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不然过多的财富并无用处。在犹太—基督徒看来,财富的真正所有者是上帝,他们只是上帝财产在地上的代理人,助贫扶弱是上帝所喜爱的行为,慈善是荣耀上帝的方式。到17世纪早期为止,伦敦商人建立了众多的社会济贫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学校专门收容贫幼孤儿,建立济贫院为贫民提供食宿等。

——据李存超、王兴元《宗教文化视角下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差异比较及启示》、张海英《明清商书中的商业伦理与商人意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东西方商人社会责任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商人的社会责任观念共同的积极影响。
2023-11-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金史·兵志》记载,金国常备军不多,每到战时,“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金世宗在平定契丹起义,结束对南宋战争后,裁军归农。金朝裁军归农(       
A.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促进了民族交融
C.表明南北对峙局面结束D.解决了边患问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