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7 道试题
1 . 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7日内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革命”一词源出《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王韬、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人数番阐释后,“革命”超出了改朝换代的范畴,其含义与西方的revolution实现了国际接轨。这反映了他们(     
A.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B.吸收了西方现代政治理念
C.受到了中体西用原则的影响D.主张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下图可知,英国(     

A.煤炭生产已经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B.煤炭产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相关联
C.煤炭产量增加推动工厂制度的发展D.化石能源发展助推了蒸汽机的改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8年,当威尔逊总统在以调停人的身份踏上欧洲的土地时,为千百万民众怀着巨大的希望和信任所期盼,欧洲舆论一度将其视为“救世主”;同一时期,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高潮。这反映了(     
A.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焦点B.欧洲世界优势地位丧失
C.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D.旧有统治秩序受到怀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自由的赞歌。马赛人民高唱着《马赛曲》参与革命,和国内外的反对势力殊死战斗,后来法国政府定《马赛曲》为国歌。

革命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词曲意义总是相通的,《马赛曲》的歌词、旋律以及民族国家精神和革命斗争的象征意义,深刻影响了《国际歌》、俄国《工人马赛曲》、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歌曲的创作,成为世界上反抗外来侵略、争取自由与民族解放,推动民族意识的形塑和现代国家的建设的著名歌曲。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6 . 20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企业、校办工厂。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科技成果转化B.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C.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问题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波斯帝国西部的小亚细亚、腓尼基、两河流域等地区奴隶制经济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许多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东部的伊朗高原和中亚的众多地区尚处于奴隶制经济早期,甚至停留在游牧部落时期。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A.中央集权体制难以维系B.消弭帝国内部民族矛盾
C.国家治理能力面临挑战D.推行多元文化包容政策
8 . 《韩非子》记载了“夫卖庸而播种者,主人费家而美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非爱主人也”,“庸”在这里为雇佣之“佣”,庸客是有人身自由的农业无产者。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分封制走向瓦解B.井田制遭到破坏
C.国家政局动荡的现实D.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学家亨利·皮朗曾写道:“天父难道没有说过罗马的存在与上帝的意志是一致的,而这对于基督教是必不可少的?教廷难道没有参照罗马的组织构架吗?难道没有使用帝国的语言吗?难道没有保留帝国的法律与文化吗?教廷的重要人物难道不是来自先前的元老院吗?”该史学家意在强调(     
A.蛮族入侵中断欧洲文明B.地中海文明具有连续性
C.罗马借助宗教进行扩张D.宗教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中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录》,客观评价东西方文化,此书反响强烈。上述材料表明(     
A.西方物质文明渐趋衰落B.社会各界对西方认识趋于理性
C.时代变迁促进思想转变D.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