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北华捷报》报道,洪秀全对于引进欧洲铁路、蒸汽机等极表赞成;李秀成经常向西方传教士讨论如何仿造外国机器;1862年,太平天国建造铸造厂,仿造西方枪炮。上述现象表明(     
A.中体西用已成社会共识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开始出现
C.自强思想逐渐获得认同D.太平天国冲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锢
2 . 据统计,2022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超过4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3倍多。沙特表示对以非美元结算贸易持开放态度;以色列历史上首次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同时减持美元。这折射出当今世界(     
A.经济体系实现了真正的统一B.经济运行的风险大大降低
C.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D.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3 . 如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发行最早的红色股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这一股票的诞生(     

A.成为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基础
B.体现了近代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
C.表明中共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4 . 明朝,巡按御史选派,由“御前点差”,回京述职,不须经都察院,“径赴御前复奏”;监察御史奏事“若系机密重事,实封御前开拆”。这些规定旨在(     
A.加强监察队伍自身作风建设B.确保监察工作独立以加强君主专制
C.强调对监察过程的全面监督D.防止监察过度而产生行政负面效应
5 . 历史的轨迹显示,经历了“双元革命”——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当一个“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新社会得以建立之时,也营造出了一个前景未卜、充满危机的年代。这反映了资本主义(     
A.政治制度具有阶级局限性B.取代封建主义的道路充满曲折
C.内部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D.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康有为曾说:“凡多阶级而人类不平等者,人必愚而苦,国必弱而亡,印度是矣。凡扫尽阶级而人类平等者,人必智而乐,国必盛而治,如美国是也。”据此可推知,康有为(     
A.将追求民主与救亡图存相联系B.意在揭示西方国家强大的原因
C.强调发展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D.救国思想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7 . 作为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画像石的出现和发展,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更有思想文化的深层背景。下面是汉画像石“讲经图”以及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邢渠哺父。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B.儒家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礼乐制度是宗法社会重要基础D.文人画技法已成熟定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51年,中共中央认为私营工商业点多面广,创造就业机会和物质财富的空间大,在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和人民群众物质需求量大的条件下让私营工商业存在和发展“对社会是需要的,有利的”,也“是有理由的”。这说明(     
A.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符合当时国情B.国家加快推进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C.新中国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D.国内工商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实行了监狱改革并成功收回了领事裁判权,这大大地鼓舞了清政府,因为西方各国拒绝清政府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借口就是中国司法黑暗和监狱制度腐朽,前往日本考察的清政府官员也大力推行监狱改革。因此向来不受重视的监狱改革运动,也成为晚清新政在司法领域改革的一个亮点。1910年,清政府借鉴了西方国家监狱法律制度的体系,制定了《大清监狱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监狱律命名的单行监狱法草案,虽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对于民国时期监狱制度有借鉴作用。晚清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建立了监狱管理人才学堂,注重改善犯人生活条件,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但不少地方大员深受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对监狱改革敷衍了事,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摘编自唐勤《晚清的狱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狱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狱制改革。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