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28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00年1月,澳洲华侨马应彪等集资2.5万港元,在香港创办的先施公司。公司成立后,采用明码标价和“不二价”售货、开具发票、雇用女性店员等,为近代中国城市大商店的现代化经营作出范例。据此可知,该公司的创立(     

A.具有明显半殖民的色彩B.推动了内地近代化进程
C.呈现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源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期对地球中纬度地区影响适度,这一地区包括西亚两河流域、南美安第斯山区、东亚黄河及长江流域。这里的冰期作用适度,既导致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同时又不像欧美北部那样严寒而使人类不能生存。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的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食物过程中尝试种植食物,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持续不断地调整适应策略,但只有一种策略即通过使用农业技术才能增加资源。……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简陋的石器和木棒,生产方法是粗放的饲养与栽培;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缺少社会分工,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类在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创造。……农业一直被当作定居生活的必要条件。的确,定居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及废弃物被丢在居住地附近,啮齿类动物及昆虫滋生,危害人类的野生动物亦在周围徘徊,天花、麻疹、霍乱及其他的传染病亦容易滋生。

——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原始农业出现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的出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3 .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主张,尊崇儒术。同时又重用酷吏,如酷吏王温舒诛河内豪强,株连至千余家;廷尉杜周以诏令逮捕六七万人。这一措施(     
A.结束了儒家法家之争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
C.体现了“霸王道”思想D.废除了休养生息政策
4 .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乡村农会接手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其旨在(     
A.调动广大人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确保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
C.推动土改完成以提高中共的影响力
D.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2023-12-06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古埃及人在约公元前4千纪末发明了象形文字。在漫长的岁月中,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被淘汰、遗忘,逐渐成为一种无人知晓的文字,直到19世纪初,人们仍无法释读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古埃及(     
A.文化传承的中断B.楔形文字的流行C.文字的复杂难懂D.书写材料的变化
2023-12-05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后作业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07年7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家族庄园招待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一起钓鱼,并就美国在东欧的导弹防御系统、伊朗核问题等进行了讨论,被戏称为“庭院外交”;8月11日,布什又在同一地点以汉堡和热狗等美国传统食品招待了法国总统萨科齐。这反映出(     
A.法国的国际地位低于俄罗斯B.和平磋商是解决国际分歧的重要手段
C.美国的国际霸权正全面衰落D.美国、俄罗斯两国正在重塑两极格局
2023-12-05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后作业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13年,英国议会在续订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中,要求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介绍科学知识。这些措施(       
A.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B.不利于英国工业化进程
C.带有浓厚的歧视性色彩D.加快了东印度公司转型
2023-12-05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后作业
8 . 19世纪以前,印度向欧洲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品和其他一些制成品。19世纪后期,印度的出口却日益局限在原棉、茶叶、小麦等范围内,英国人则用轮船运来他们的工业制成品作为交换。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列强瓜分了整个亚洲B.印度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D.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罗振玉所编的《殷墟书契》为甲骨拓片的汇编。其中出现了“禾”“黍”“麦”“渔”等字,有的字体的写法也有着生动的形态,如“男”字由农具和田组成,“彘”字像豕中了箭矢,“率”字像鸟在田猎捕网之中。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已经形成B.获取食物的方式较为多样
C.北粟南稻的种植体系日臻完善D.储藏肉类的技术十分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以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西欧人消费中国丝绸的数量十分有限。16世纪以后,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数量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     
A.开拓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B.促成了太平洋贸易的活跃
C.导致中国对欧洲贸易入超D.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