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背景:新中国的成立。
②内容:“另起炉灶”“____”“一边倒”三条方针。
③成就:首先与苏联建交;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___”方针。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背景: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____蓬勃发展。
②内容:中国给与亚非拉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③成就:出现了以与____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3)20世纪70年代
①成就: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②表现: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____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2022-09-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外交制度的建立:
(1)原因:17世纪,欧洲君主不再满足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
(2)过程:17世纪,欧洲君主派遣常驻____,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3)发展:1815年欧洲各国召开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____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4)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5)局限:西方各国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09-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____,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____减少武力冲突。
(2)奠基: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____》,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3)形成:1648年,《____》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____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____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022-09-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汉朝
(1)设立官职:设____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
北方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____;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
西面在河西走廊设“____”;设西域都护府
东北西汉设____

(3)边疆开发: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西域设置____,督率戍卒屯田。
2022-09-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父亲即教师”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虽时强时弱,却贯穿始终,成为古罗马教育的显著特色。它是父权制下的古罗马人对“教育即生活”的天然而深邃的理解,还是学习希腊文化时保持其独立的根本原则。材料反映出(     
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
2022-09-23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抉择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宣称“____”,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____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2022-09-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新中国成立后推行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1956年,毛泽东发表____和召开中共八大,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现严重曲折
(2)改革开放后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逐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____
②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2022-09-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②性质:是以____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③挫折:1957年后,受到____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④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____的重要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地位: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③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____”的八字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④完善:改革开放后,“____”被写入宪法,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①提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②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2-09-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基本特征
(1)形成以____的封建制度。
(2)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二者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2022-09-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前27年)
①权力结构
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____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____,负责提出建议,协调行动
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____

②政体实质:具有浓厚的____特征。
③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治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等《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____
④政体局限: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____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2)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末建立)
①帝国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____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②政体特征: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____的重要工具
2022-09-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